关于“专辑”的一些拙见
很多人会有的误区是认为专辑一定得有一个逻辑的发展顺序,当然这样的专辑也有不少,比如Lorde的“Melodrama”,这样的专辑有一种明确内在故事发展线,于是很容易把握。但更多的专辑是没有这种逻辑线的,面对没有逻辑线的专辑,很多人就会觉得不知所措,或是直接认定这样的专辑是混乱的。我爱举的例子是“ANTi”,如果你也用一种故事或者情感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它是毫无逻辑的,像“Never Ending”后面怎么就接“Love On The Brain”了?或者“Work”究竟是情感或者故事的哪一部分?你会发现这样去看它是很徒劳的事。
在我看来,一张好的专辑不是非得有一条明确的发展线来引导,而是有着不同曲目间交接行成的协调感与内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张专辑制作阶段用相同听感的乐器统领整专是加固整体感的一种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能一直做听感太相似的东西,比如“Dedicated”,CRJ所想给你的合成器刺激与她能玩出的花样早在前半张(甚至是在之前的作品里)就完成了,于是剩下的就是用相似的的材料进行没有多大意义的重组、二次三次利用。做专辑我们就先不考虑环保了吧。
这就引出另一点,虽然专辑不必要有一段发展线,但是它所带来的情绪波动(或者说“节奏”)是否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觉得“ANTi”是张特别好的专辑,首先你看它,它好像没有什么逻辑线,里面的歌从pb rnb到dancehall到吉他民谣到doo wop到钢琴芭乐,什么菜式都有,貌似没有卡莉雷的so-called“整体性”,但你发现它每一段中板节奏的歌曲组都会插一个小banger,冷冰冰的舞曲后面又及时会被着真情的爱歌抱住,最最妙的部分当然还是豪华版在“Close To You”缓缓拨弄水花后用潮起潮落的“Goodnight Gotham”推向新的高潮,最后的最后再用性爱揭示都市生活的真谛。先不说用“Sex With Me”结尾是多不同寻常地巧,就听感来说,听众在这样的情绪波里是会感到十分美妙的。
那有人就会说“概念”这个东西,我觉得“概念不概念”那都是选择,被概念拖垮的专辑也不少,我现在也不觉得“Stg.Pepper”在音乐性上比滚石那些东西好,而当代某张拍成音乐电影的专辑,强行将个人私事拔高到社会运动乃至人间大爱,听着也真的很累。我认为凡是听感协调、情绪起伏有它的妙处、所有歌都能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的,都能是好专辑。它也并不存在什么范式,“Red”能用一首ballad加一首banger做出凛冽的错落感,它是好专辑;“ARTPOP”可以给你从头暴击到尾,它也是好专辑;还有小体积小情绪迷迷你你的”Sweetener”/“Thank You, Next”、从繁逐渐脱层为简“Father of the Bride”,我都觉得是好的专辑。
© 本文版权归 WickedWil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菅田将晖结发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21 22:18:38
-
Lawren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5 21:48:01
-
HelterSkelt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2 1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