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性和专注力
一直以来我都感觉自己专注力欠佳,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很能胡思乱想神游天外。
小时候上课很容易被窗外飘过的蝴蝶吸引,喜欢东张西望,家里父母吵架我会担惊受怕胡思乱想很久,无法自顾自去做作业。长大了果不其然做任何工作以外的事情,我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自我管控上面。从强行把文章出了,到调动情绪强行把文章短时间快速出了,苦不堪言。
但是对于洞察人的需求,体察情绪,差异化的不同反应,与之亲近与交流,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乃至于表演,却十分擅长。
又是注意力不集中又是非常敏感的性子,果不其然,我无法在精细的领域做得非常夯实,比如互联网平台的玩法,运营,财务等等。
而我姐是个典型的工科女学霸,是个专注力极强的人,最厉害的时候可以做到一个礼拜不看手机,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做精细化钻研上,做工程预算造价等等。但是在对于和不同方便的人际沟通一直都很弱势。小时候,没法子大大方方地招呼长辈和客人,长大了对于陌生人也无法快速亲近,带着黑框墨镜散发着生人勿进的气质。
从大人的角度说法就是,大的读书好,小的聪明,也不知道怎么定义的,可能对于人事关系的反应以及表现力比较灵活在大人眼里就是聪明。成绩好的就是木托了。
这几天在家看了李玫瑾对于儿童成长的分析,忽然意识到,专注力和社会性是两种平行的能力,和两种人的行为发展方向,一面聚焦于人,一面聚焦于事情本身,所有人都是在这两者中间平衡发展,没有谁对谁错。也就意味着,去论述专业能力或者社会能力某一方面理所应当成为主流技能其实是个悖论。
就好像单位里面总有些专业不咋地,但是在领导面前比较讨喜的人存在,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的观点是,需要发现自己内在的天分,并培养让其放大成为自己的优势,把它放大那些应用性强的领域去,使其成为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