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件苦差,一切皆有可能
“每当我看见别人自信地走过人行道,仿佛没有丝毫恐惧时,我意识到我并不了解其他人的情况。人生的种种,似乎都来自揣度。”《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伊丽莎白·斯特劳特)一书主人公露西·巴顿在终于摆脱了童年极度贫困的生活后,从纽约的大厦眺望底下人行道时发出感概。
当年那个从垃圾桶里翻东西吃的孩子,那个被关在黝黑的车厢里的孩子,那个为了躲避家暴放学后挂着泪珠睡在教室的孩子,如今成为受人尊敬、全国知名的女作家,住在纽约市宽敞温暖的房子里。这看起来就像是一场鼓舞人心的变形计,贫困的孩子苦尽甘来,走向人生巅峰。然而只有她自己清楚,童年的阴影仍然会伴随着严重的焦躁症向她袭来,冷漠的父母至死都没有向她表达爱,还有她破碎的婚姻、叛逆的孩子……生活本是件苦差,何来善待?
《一切皆有可能》一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我叫露西·巴顿”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露西困窘的童年生活和现今的生活状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与暗恋的大学教授在相处的过程中,露西因为出身贫穷经常接收到的来自对方施舍般的同情和傲慢的贬低。那个浅薄的教授从露西廉价普通的衣着上判断她是一个没有品味的女人。这正如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识名牌会被其他人打上“土”“穷”“low”的标签一样。“我们思考,我们总是在思考,究竟一个人身上的什么特质,使我们产生优越感。”这是露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但贫穷的前半生让她非常清楚一点,“在婚姻里,在生活中,钱是权力,我太明白这个道理了,不论我怎么说,或别人怎么说,钱是权力。”
书的后一部分“一切皆有可能”是围绕着露西家乡小镇里的九个人物,讲述他们的人生辛密,包括偌大家产被大火吞噬汤米,无法与丈夫性爱的帕蒂,跟着丈夫偷窥女租客洗澡的琳达,被家人送到剧院出卖身体的安妮……每个人的人生充满着我们难以想见的悲剧和丑闻、温情与感动,正如文中所说的,“我们都是一团糟,我们拼尽所能,却都爱得不完美,但这没有关系。人生就是不断向前,一切皆有可能。可怜可怜我们每个人吧。”
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你,也能对生活的不同面孔抱有深切的理解,并坚定地向前方走去。最后,用我觉得书中最美的一段话来结尾:天光流转着,流转着,然后终于暗下去。仿佛在这些许片刻,灵魂可以安宁,一切生命都令我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