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
《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罗宾·莱特等主演的爱情电影,于1994年6月23日在美国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1995年,该片获第67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等6项大奖;获第52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3项大奖。
影片通过对一个存在智力障碍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这句话,我听过无数次,直到真正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才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通常人们总是认为阿甘这种智商低下的人不能成功。但是,这个不幸的人取得了许多难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个橄榄球明星,一名战争英雄和一个百万富翁!美国的巧克力通常有二十四块,每个都有不同的包装和口味形状和颜色,没有标志。只能拆开放在嘴里,品尝了之后才知道个中滋味。因为苦而甜,因为甜而苦;暗指生命中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只有当真正来临的时候才能体会其中酸甜苦辣;巧克力虽然是甜的,但是像浓茶,像人生。

这是珍妮对阿甘说的话。当你遇到麻烦时,不要逞强,你就跑,一直跑。当他受到欺负时,在珍妮的鼓励下,他开始奔跑,并在奔跑的过程中摆脱了铁架子。一直奔跑让他有了超凡的体力,智商低下的阿甘l考上了大学,成为全镇皆知的橄榄球运动员;在越战中,阿甘疯狂奔跑,解救队友;越战归来养伤,阿甘发现了他打乒乓球的天赋,于是他又开始奔跑。可以说,珍妮的一句话在这个智商低下的男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并成就了他的一生。
阿甘深爱着珍妮,但珍妮一直不爱阿甘,并在分分合合的过程中玩弄着阿甘。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 陷于绝望之中。 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在奔跑了许久之后,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 他收到了珍妮的信。 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阿甘这的整个人生有成功也有缺憾。他的人生是成功的,以75的低智商不断的突破自我,不断的获得巨大的成功,但他的人生又是失败的,在感情生活上一直被最爱的安妮玩弄,甚至连孩子都不一定是他亲生的,可以说他是悲催的。看完影片我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低智商人存在,他可能获得这么巨大的成功吗,答案是不可能。也许阿甘这个人物的成功和失败只是一个道具,借助这个人物的生活经历来映像出当时美国的文化历史。就像本片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所说的: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重新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它又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于此,它才能深得美国民心。
不论这个人物的真实与否,这部影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精神,那便是坚持! 阿甘的成功只有一个秘籍——坚持,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的确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样简单的道理,身处纷杂社会的普通人懂得但却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而阿甘却不会,他以最简单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最简单的内容,而造成的效果却是令人震惊的。说到底,阿甘的故事并不离奇,离奇的是我们那颗越来越想走捷径的心。在这个暗流涌动的社会,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是j一件艰难的事情。阿甘的故事充满了励志,也是由于世界上“说到就一定做到”的人越来越少罢了。 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