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人要好好地活着”,推荐1本绘本

1 如何让你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人要好好地活着”? 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你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吗? 你可能会想,小孩子知道什么死呀活呀,讲了不会懂。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等孩子大了再谈这个话题不迟。 后来我不是这样想了,读过绘本《我爸爸》、《爱心树》、《我有友情要出租》这些涉及亲情、爱心、友情的故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在适当的时候有必要和孩子谈论活着的话题。 如何谈?空口讲吗? 不行! 这种想法很快被我否定,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有一天我遇到了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这个沉重的问题就变得如此轻松、感动、易懂了。 2 这本绘本文字比较多,故事内容理解起来有点难度,适合三年级或者三年级以上的孩子读,第一次读需要共读,亲子或是师生。我把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做成了PPT,播放在大屏幕上,就好像每个孩子都有了这本书。 我先问孩子们:“你家里有爷爷、奶奶吗?”“你家里有姥姥、姥爷吗?” “有!”不少孩子举起了小手。 “他们疼你吗?” “疼!”一个小男孩抢着站起来“我爷爷有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吃。” “我姥姥每天接我上学,还接我放学,下雨、下雪天都接。” “我爸爸在上海打工,我妈妈也去了,我跟着奶奶,她自己都舍不得花钱,把钱给我买好吃的。” “我爷爷最疼我了,他不在了,我好想他……” 可能话题触到了孩子心底那一处最柔软的地方,有个小女孩说着眼圈都红了。 其实孩子是懂得那份疼爱的。

3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关于一个小男孩和他爷爷的故事”。我说着展示了《爷爷变成了幽灵》的封面。“幽灵——”有的孩子露出了害怕的神色,可能由此联想到了鬼怪。 “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你们可能就不会感到可怕了。” 我开始读,孩子们听: 有一个小男孩叫艾斯本。 艾斯本最喜欢的就是爷爷霍格尔了。 可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 爷爷死了,他突然倒在了大街上,因为心脏病发作。 艾斯本伤心极了,趴在桌上,哭个不停。 那天晚上,妈妈坐在艾斯本的床头,轻声说:“爷爷去天堂了。” “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象着天堂的样子。 “是的,爷爷变成了天使。” “天使?”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天使的样子。爷爷长着一对翅膀吗?爷爷穿着白色长袍吗? “这样想,你会不会好一点呢?”妈妈摸着她的脸问。 “没有,一点都没有。” 这时候我发现,孩子们一动都不动,眼睛盯着屏幕,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小脸上有了一层霜,凝结了,这是平时看不到的神色。 4 故事在继续,孩子在静静地听着: “你总是把糖放在柜橱最上面的抽屉里,你帮我堆沙堆,奶奶烧猪肝时,我们在旁边扮鬼脸,我们在她听不到的地方讲粗话。我们去钓鱼,可是一条也没钓上来。你使劲儿挠我痒痒,我差点没被一根棒棒糖给憋死,有时候你身上有一股烟草的味道,你还会唱一首好玩的关于屁股的歌……”艾斯本想了想说。 “我想起来好多事,你带我去游乐场,坐过山车时我差点吐了,我们在你的花园里挖了一个大坑种树,我踢球踢坏了你的郁金香,你冲我大喊大叫。我们在车展上看到了三辆漂亮的赛车。我们在看一场无聊的电影时打着呼噜睡着了。” 这时候,孩子们一阵开心的大笑,可能在他们的心里,也有着这样美好的光景,和爷爷、奶奶去游乐园坐过山车、去肯德基吃炸鸡、去乡下钓鱼…… 故事还在继续,我读得嗓子有点干了。孩子很快不再笑了,静下来: “啊,对了,”爷爷说“是这件事。” “什么事?”

“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了。”爷爷说着,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 爷爷对艾斯本说,你要乖一点(也不用太乖),他们还说好了要时不时的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 当艾斯本说要把爷爷的照片挂到墙上去时,爷爷开心极了,对着艾斯本的耳朵就吹了一口气,吹得他的脚尖都痒了起来。 “也许,我又要见到你奶奶了,”他说“我会代你向她问好。” 最后,爷爷穿过墙壁走了,走进花园,走到了马路上。 艾斯本站在窗口挥着手, 他目送爷爷消失在黑暗中,不见了……
5 故事比较长,终于读完了,我和孩子们都静静地坐着,仿佛还在故事里,走不出来:爷爷心脏病突然发作,突然倒在大街上,走得太快了,没有来得及和孙子小艾斯本说再见,爷爷忘记的是这件事。 这时,只听一个男孩闷出了一句:“我好伤心。” 我心里一震:这个孩子读懂了,真正读懂了!他的心里有了一份“失去”的伤心。 这个孩子有位爷爷,很疼爱他,每天接送他上学。他也是常见的、调皮的孩子,让父母、老师很操心的。他和故事中的艾斯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一位平日生活在一起的“爷爷”,这就是情感的共鸣点吧? 又想到一位孩子,遇到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已经是五年级了,我们在教室里一起读了这个故事,几天后他手捧着这本书到我面前:“老师,我买了《爷爷变成了幽灵》,我自己读了6遍。” 听了他的话,我惊得不知说什么好,他是班里最不爱学习,家庭作业总是做不齐,让我每天晚上打电话督促的淘神鬼。有个特别的是,他有一位每日伴他生活的八十多岁的爷爷! 真的,孩子的心理是奇妙的,我这个成人难以窥探的。 6 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做一道数学题:365×70=25550。这里“365”是一年的天数,“70”表示每个人平均活70岁,一个人就活25550天,这里还有一半时间在睡觉,只能活一万多天,多吗?有孩子摇头:“不多。” 还有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泥石流,还有交通事故,有的人活不到70岁,还有疾病,就像艾斯本的爷爷,心脏病发作,突然倒在了大街上,来不及抢救,几秒钟就没有了。 这时候,我和孩子们又回到故事的开头: 有一个小男孩叫艾斯本。 艾斯本最喜欢的就是爷爷霍格尔了。 可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 爷爷死了,他突然倒在了大街上,因为心脏病发作。 艾斯本伤心极了,趴在桌上,哭个不停。
是呀,爷爷消失了,曾经的美好再也回不来,生命就是这么脆弱,有时就是那么几秒。所以孩子们要好好地活着。人只活一次。自己好好地活着,让别人也好好地活着。 写到这里,大家看到我的文章里没有大道理,可能有点啰嗦,就是我和孩子们遇见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的经历,我们一起读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最初读懂得了“人要好好地活着”。 是呀,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人好好地活着更重要、更幸福! 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尝试一下,和孩子共读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人要好好地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