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与石涛:法之极致与无法》读书笔记
《王原祁与石涛:法之极致与无法》读书笔记 许嘉颖
“想要改变艺术传统,其困难度好比是要大河改道一般,每一位重要的创新画家都走过相同的道路,他们既要维系传统,同时还要更新传统。”文末作者用这句话提醒着实用主义的我,因为我这一阶段里试图通过阅读就可以找到改“传统大河之道”的方法,在历史大河的岸边,我显得如此无力,但又试图想在此中通过了解每一位大大小小的人物的探索经历,为自己的前进找到一些方法论作支撑,那是有帮助的。
作画有一套成规,掌握了此法,便会用这种方法观察这个世界,这套成规自然也有高下之分,“它不仅稳固地存乎画家心中,同时也是画史中所既有,且与古人的形式系统互通声息”,读到这里,我逐渐对绘画法则和观察方式的理解清晰起来。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绘画和更新绘画传统的方法,王原祁和石涛只是在此选择中走出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自己置身于自己所处的绘画发展的历史脉络里,有一种使命和担当,接着才会提出自己的矫正之道。“实际上,他乃是有所为而画,为的是巩固自己的立场,为的是发表自己对艺术史的看法,”此言我很认同。绘画便是在发表一种立场,在用画笔代替自己的述说。至于自己在述说着什么,这又是引起自己思考的内容。
王原祁把自己定位于其所认为的唯一正确的传统之中,他在自然之理与绘画秩序中找到一种平衡,此种结构与方法是可以和绘画的美学结构相通的,而石涛则是不依附于既有的传统和画法,想要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方式。这两种探索方式的选择自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的选择,除了对艺术史的研究有贡献之外,对于给后人提供的解决方法的启发也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王原祁对形式的探索是很深入的,对画理与画法的见解更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对王原祁而言,绘画不全然是一种将视觉拟想具象化的艺术,他所画之物,是要符合他从古人得来的一套形式系统和画理的理解。而石涛也强调从自然造化中来找到更新传统的方法,两人都在自觉而严肃地探索解决之道。他们在选择画风的这条道路上,也引起自己的思考:每一个画家实际上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画风,这和个人的品味趣味和学养等方面都有关系,实际上做出某种选择都是双方基于宏观的历史判断和个人对艺术史的立场的辩护,他们的风格尝试非常丰富,这一点是值得每个后学之人去学习的。毕竟王原祁和石涛的不同的选择之路,给艺术史研究的学者观察17世纪的画坛提供了很鲜明的例子,而作为还在发展中的中国艺术史而言,他们的尝试也只是画家在面对当时的处境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他们对于今天的现状仍然具有很大价值的讨论和思考的价值。
王原祁的“法之极致”与石涛的“无法”都是对绘画法则的个人理解,在一条道路上走到极致还是开创出多元的表达方式,都是一种解决之道。尽管双方在各自的理论体系里走到极致,但是也在开拓了探索的边界。绘画的法则也会发生变化的,这里有一点引起我的思考:王原祁的“法”与石涛的“法”是不同的,“法”是多元的,何法为上在当时很难判断,在当下也更难判断。如今的法更是多样而复杂,我们面临的抉择也更加繁琐,我们对艺术史的立场会决定我们选取何法,更加重要的是,在“我法”之中,如何像王原祁或者石涛那样,在走到极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也是我们得学会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