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10-1935.10长征 I 重走万里征程:一次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
长征,象征着坚定无畏的红军精神
回望历史的沧桑巨变,长征所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力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民族。 那段关于长征的苦难和辉煌,成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发生在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它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穿过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生于和平年代,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当这段历史变成课本的一页,该如何去铭记?沿着长征线路,我们用VR重走这条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之路。
长征缘起 —— 错误指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指挥的游击战术下,以劣势兵力获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然而,下定决心要彻底消灭红军的蒋介石,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第五次“围剿”。

由于和当时苏区中央局的政治委员们主张不同,毛泽东被夺取了军权,而后形成了以博古、周恩来和李德的“三人团”的指挥。但实际上周恩来的身份只是个管家,政治上的决定权是博古,军事上的决定权是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最后在国民党军队的强势进攻下,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陷入绝境 —— 血战湘江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在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当时风雨交加,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危急时刻,红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红军顽强抵抗五个昼夜,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的目的虽未达成,却也致使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军陷入绝境危机。
找到方向 ——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红军抵达遵义,在老城一幢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的两层楼房里召开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红军一方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恢复了其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并确立了以陕甘宁区域为转移目的地。

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被选为常委;并取消"三人团",但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命运,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巧突重围 ——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


一渡赤水,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三渡、四渡赤水,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并突破天险,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让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
长征之难 —— 380余次战斗 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所经之处的险恶形势以及重大战役,红军不仅要通过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天堑,还要翻雪山、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29日,红军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因江宽浪急无法架设浮桥。渡江第一天,只有2只小船来回摆渡。后虽寻觅到5只破船,但大者可渡30人,小者只能渡11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当时严密组织了渡江。

当时由汉、彝、纳西等各族船工摆渡,打破了“夜不渡皎平”的旧俗,7天之内载运了2万多部队及无数骡马,未掉一人一骑。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1935年5月24日晚,红1团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5月25日7时,由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开始强渡,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追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不亚于金沙江,且有重兵把守,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

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终于在次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成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翻越夹金山

红军越过的第一座山就是夹金山,从夹金山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数月行军,粮食不足,红军队伍也筋疲力尽。

在进入冰和雪的世界后。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战士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抒发了红军翻越夹金山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过草地

翻过夹金山,又穿过地狱一般,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荒草地。荒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沼泽生长的植被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面对茫茫如大海的草地,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其次是行走难,在前面带队的人要首先准备一条棍子,走一步往地上插一下,保证安全才能通过。如果被沼泽吞没,越挣扎就会越陷越深,乃至被吞没。
这一路,血染山河、荡气回肠。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
三军会师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在陕北做出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红军西征就是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创造条件。让红一方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9月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终于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至此,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全部结束。

红军长征最终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成功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长征,这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
项目信息
视频策划:DAT影视
VR技术支持:黑瓯科技
VR营销服务:無界整合
摄影: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央视新闻、 中国青年网、人民画报、央视网新闻、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遵义市政府门户网站、贵州便民查询网、于都县人民政府、百科故事网、大熊历史观、裴周玉、董辰兴、吴壮、涔水影人、董希文、baike、wikipedia、Chen Zhao、Ronald Chan、Huanokinhejo、Joseph Yu、Qingning Jia、 Zhangzhugang、Chen Zhao、Huanokinhejo、zhzky、Tyg728
音乐:Wes Hutchinson
本项目有360°VR全景和视频,欢迎前往小程序“美璟世界”深度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