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导演的倾心之作
——看《我和我的祖国》有感
这里是第二篇读后感
七位导演的倾心之作
——看《我和我的祖国》有感
很高兴能被广院学实抽中,得到这张电影票。赶在国庆假期的尾声,我终于来看了这部好评如潮的电影。在我进场时,电影虽然还没有开始放映,但影院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庆幸自己提前选择了C位影票)。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大家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缄默不语,眼含泪花。“我和我的祖国”仿佛一根线,将这七个故事如珠子般串联,构成了这部电影。
虽说七个故事主旋律相同,但是在不同导演的执导下,每个故事带给我的印象也有所差异。在这七个故事中,“前夜”“夺冠”、“护航”最令我动容。
“前夜”中,黄渤饰演的那位技术工人,是第一位与观众见面的主人公,也是最令我敬佩的一位。“前夜”以倒计时的方式展开,在时间一点点的流逝中,我们看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一大群人为了让国旗顺利升起所做的努力。一个小小的阻断球,竟引发了全城居民蜂拥而上的捐助。说实话,当那位清华大学的化学系教授拿出实验室的最后一块、也是令队伍牵肠挂肚搜索的金属时,屏幕前的我已热泪盈眶。回顾历史,我们只看到了49年10月1日的那场开国大典,却未曾想过背后为此做出卓越贡献的那一批人。
相比于“前夜”的热泪盈眶,“夺冠”可能是这七个故事里最为轻松的一个。其实“夺冠”的剧情很简单,就是小男孩冬冬去见出国的小女孩小美最后一面时,身上担负了给街坊四邻转播女排决赛的任务。冬冬在抉择前的归位令我佩服(因为我真的可能会撒手不管),无意间挂在身后的门帘迎风吹动,他看起来仿佛一位盖世英雄。飞舞的“披风”和单脚站立的姿势是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画面。在故事的尾声,冬冬扑向爸爸怀抱的那个情节我认为特别出彩。做了邻居们的英雄,却失去了和自己喜欢的小女孩的见面机会,这个镜头让冬冬的形象更为真实鲜明,也符合了他的年龄。“中国女排夺冠”这句台词安排的非常巧妙,既是小男孩不愿说出实情的掩饰,也直接点明了主题。
“护航”是我认为最为帅气的一段。导演对这个故事中镜头的处理可谓是天衣无缝。儿时、青年与现在,回忆在女主人公驾驶飞机的过程中展现得灵活自如,既介绍了女主人公的前半生,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她为飞行的付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着实令人感到惋惜。执导队友归队,自己返航。飞行员们对女主人公的敬礼也是观众对她崇高的赞扬。
电影散场,我却沉浸在剧情中久久不能忘怀。七十年的风风雨雨,我的祖国拥有如今的辉煌太不容易。她是我的自信心,也是我要用一生去维护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