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创作》大纲
一、百字梗概
四个人物的视角讲诉一个不知名小演员死于家中的真相,背后其实是一个想成名的小演员,在演艺被迫中断之际通过制造自己被杀事件的噱头写成故事搬上银屏。
二、样章
1
小巨人金色演艺大厅 ,夜8点30分。
硕大的舞台圆形桁架装置悬吊在舞台的正空,一个人型的奖杯在巨型的屏幕上旋转着,旁边悬挂的吊顶的水晶窗帘露出美丽的光线纹理。
西装礼服成为男性出入这一类典礼的重要标配,黑色西服通常配上白色衬衫, 一百多年来整个西装的样式基本没什么变化,而其中的细微差别却很能显现出一个人的品味,从颜色的选款、裁剪到衣服的用料颇有一番考究。在晚会前,男演员找到心仪的裁缝师量身定制了一身才颇有自信的出席了会场。
相比于女性礼服的讲究之处就更为繁琐,女人的天性也更愿意花心思考究服饰的细节,并不想在重要的场合落下了风头,可观的收入也让她们成为许多知名设计师上的重要客户,常常要经过几道设计方案的筛选才确定最终方案。于是近500人到的礼会现场显得一派上流社会的气息,真皮座椅套着红色丝绒椅套,将整个会场烘托得更为热烈。
每个人都知道在视线所及之处并不是到场的人关注而已,会时不时地留意架在摇臂上的摄影机,就像将一个探头伸进了这个密闭的世界,作为被观测的对象,一个不得体的动作会被外面千万双眼睛注视到。当然,镜头会刻意的对准能吸引更多人目光的大咖明星,他们自然而不显得拘束地接受着这外来异物的探索,这物件已经跟他们的职业生涯融为了一体。
“今年角逐金影奖的影片真不少。"
”可不是么,我从影十年从来没遇到过,这届接近300部电影筛选出四部入围 ,终于今天要要评选出来最后的赢家了。”
“你参演的那一部不是进去了么?也许也有机会搬个大奖回去哦!”
“不要说了,陪跑队员,已经不抱希望了。”
观众席上的一角,两个挨着坐的演员在谈论着 ,不经意间泛泛而谈的时候一双耳朵正竖起听着, 花碎布领结勒的他脖子发紧,却顾不得留意去调整。作为有参与竞选影片的编剧,他十分想知道对于影片的议论, 尽管并不十分喜欢这样热闹的场合。
作为常年电影界里一男一女的两个"活宝",礼会策划看中了他们一贯搞笑的风格为能事的本领,特地选择了他们作为颁奖嘉宾,两人天然亲近人群的天性在舞台上依旧并不怯场, 观众席中不时地发出笑声,在不时的调侃互动中将典礼推向最高潮,故作神秘地拆开了获奖名单的信封, 扬起了高亢的气调
"第30界金影奖获奖的最佳男演员是?"
话音未落, 时空的另一端, 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屏幕,他能感受到画面那一侧扑来的热烈气氛,双手握凳子扶手止不住的颤抖。
“啊!!!”
旁边协助主持的女主持人吓的够呛 , 拆信封的男主持人面露夸张地拿着手持的名单走到了舞台一侧, 似真非假对坐着的一位候选人对了对表情
"你,下一年吧, 下一年!"
现场响起响起喧闹的哗然声,男主持人笑嘻嘻踱着小跳步到舞台另一侧 , 女主持人立马跟上 。
“今年的,今年的上来吧!”
屏幕上显现出坐在台下的四位候选演员,作为经常获得提名的常客,即使在心理如何热切地渴望想获奖脸上仍要表现地克制而又有点企盼的微妙表情, 专业的职业素养早已经使得到他们懂得如何面对来自外界刺激 ,台上颁奖人在私底下也是熟络的朋友,领教过他们时而无厘头式的举动。
“怎么办?我们现在很没说服力啊!”
一次极短暂的沉默 ,主持在找机会往正题上引,通过这一次间隙他希望观众的情绪能不自觉地受到情绪的感染, 在表面张扬的气氛中敏感的知觉在向各个方位全面地发散着, 在会场上暗流的气息中他仍感觉到他们牢牢地把握着主动权,观众目光正灼热地盯在他们身上。
“唐建达!《最后的作品》!”
现场发出了高亢的欢呼, 镜头给到获奖人身上,旁边的人都站了起来相互拥抱。作为他编剧的获奖作品, 李编剧一动不动不动 坐着置身事外地看着这一幕, 周边热闹的情境似乎给人一种要向上升腾的漂浮感 ,显得轻飘飘的。 他的意识不自觉地将关注的焦点从外面收回到内心当中,在探索、在审视着什么。
如果由他来当主角会不会效果更好呢?
千头万绪一时涌上心头,他想起了一个人, 人物的面容因为时间缘故形象记不太清, 那个模糊的形象没有形体,没有声音,影像在现实和荧屏中不断地游走,他尽力想要将它固定下来,却发现尽是白费力气, 好像藏在脑海之外非思绪所能触及的地方。他隐隐地感觉到那个人虽然没有参与影片的出演, 却是电影的全部,覆盖了剧中的每一个生命, 每一寸影片色调。
他想起了里面的人和事......
————————————
警官篇
悬挂的灯光吊在低矮的天花板上,一个男人在站在我面前,那张脸因为背光只看到“国”字脸的轮廓,我感觉到嘴里有东西——带有消音器的枪管一直堵到嗓子眼。
“想得到吗 ?会以这种方式见面。”
不久前嘴里的枪应该射击过, 子弹在枪膛产生的火药味混杂着机油还能闻得到。我把舌头卷过枪管侧面。——你这枪不干净。
“ 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
我的手被反绑着, 能挪动,不过得带着凳子,只要站立起来一倒下立马摔个大马哈,很快就又会被提拎了回去,这只枪是摆在现实的首要问题,带着脑洞去见到上帝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顶到嘴巴里枪管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要面临地处境:子弹将以时速350m/s 洞穿我的脑壳,在穿过脑组织瞬时会因为空腔效应将里面击个大洞, 跟穿过西瓜的效果一样, 灰白色的脑组织伴混杂着血液从弹孔处溅得到处都是,形成现实派点染的抽象画 。
“新世界开始的第一步是你得死。”
我用舌头将枪管顶到腮边, 口腔空出的间隙发出元音一般的声音
“——我不明白。”
“你想祷告吗?不用着急,一会就去见上帝了。压迫人最好的方式是奴役他的身体、他的意志、他的理性,这些将不复存在了,没有警察、没有监狱、没有银行......取而代之的是新世界的自由意志。”
他自顾自的笑了 ,我一点也想不起来跟这个极端崇尚自由的男人有什么仇恨,他看了看手表,好像在想着什么时候扣动扳机。
这是在开玩笑的吧。
窗外突然响起了警笛的声音,警车顶上有节奏的投射灯在有节奏的发出频闪红蓝灯光, 正发出希望的光芒般投射进窗口,整个屋子斑驳的亮着拼接的光线。
"什.......什么?你报警了?"
我瞪大了眼睛,想要摇头, 嘴巴里的枪管膈应的难受。他看了我一眼邪魅地笑了 ,没有准备,没有声明。
"去死吧!警察!"
"啊!好痛!"
我禁得喊了起来,身体的一侧像是被轰掉了一样。
“你又做噩梦?”
灯亮了,我没有死,躺在地上一脸茫然的看着妻子。
“无政府主义的暴徒终于在梦里得逞了。”
警察就是这样一份职业,时常要面对丧失理智的歹徒,游走在人性善与恶的边沿。 梦境里人质的经历烙印一样印在脑海里, 而真实的故事中我是警车里的警察, 在外面听到了枪响的声音,冲进屋子的时候歹徒不知去向,被害人脑袋开了花, 极其惨烈的后仰倒在地上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要是早点行动就好了。
梦醒了, 现实还要继续。
天还没亮, 雾气弥漫在还未苏醒的街道,卖早餐的餐车从老居民区开始“叮叮当当”的摆起摊位,"张记早点"的餐车推了出来, 我认得那张老面孔,迎了上去。
“今天这么早?现在还没开张呢。”
“我不在你这吃了,帮我包两个叉烧包和一杯豆浆,赶时间。”
“出命案了?”
“ 可不是,得赶着去现场。”
“警察也真够辛苦的, 饭点也没个固定时候 ,你等会,马上就好。”
趁着这间隙,我再次查看命案地址的定位,也许又是哪个老板富豪遭了罪,这年头赚到钱不一定有命花,何苦呢?
在上车前胡乱垫巴了一下,便驱车在迷雾的街道当中。
到了现场,门卫保安向我招手致意,周边的护栏把别墅群围了起来,留下前门入口。出入小区有专门的别墅区门禁卡,往高处的山上也有一条通往山腰的路,半山腰有修建别致的小公园,供人们晨练休闲用。
维护秩序的警察狐疑地看着我这辆并没有什么的警察标识的车,一脸的警惕。我向他们出示了侦查的证件后才得以入内,一座两层的小洋楼被修剪的很别致的绿化带掩印着,一进入大厅给人颇为梦幻的感觉,带印花的洁白瓷砖印射着硕大的吊顶水晶灯。
"今天你正好休假吧?够倒霉的。"
“可不是,想跟家人去趟农家宴,结果泡汤了。”
在大厅现场一旁的两位警员围着小声议论着,看到我大家相互打了招呼,顺着他的示意往的现场过去。
径直沿着矗立在大厅的楼梯蜿蜒着走上二楼,路过楼道隔间的一个房间,门开着,听见有女人的抽泣声,嘶哑而低沉,还有年长的女性在一旁安慰的声音。楼道上遇见了那几个同组的老面孔,李蒙作为外派的调查员也参与其中,聚在墙角一处谈论着什么,我点头示便往示意的房间门口走去,迎面扑来浓烈的香水味道,也是案发现场——郝宁的卧室。
探员凌米已经提前在现场支起了探照灯,在临时架起的防护带蹲着观察着受害者的遗体。
“怎么样,有什么新发现?”
……
三、详细梗概
1、警方视角:
一个有稍微有点名气的小演员郝亮在熟睡中被杀死于家中,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家属杨晨和保姆李婶就进行了报案。警察和凌米负责案件的刑侦工作,针对案件的疑点展开调查。
案发现场的卧室玻璃被敲碎,窗户底下有鞋印,怀疑是入室仇杀行凶。
案发现场没有遗留能过够指认凶手的的物证,在外围也没有摄像头和其他的目击证人等有力证据,调查工作的一度陷入僵局。同时跟案件毫不相关的一些事件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有人在死者的微博底下留有谩骂的留言,警察调查了造谣者陈东林, 发现的其鞋印和窗户下面的鞋印相互吻合,而对方矢口否认, 并且具有不在场证明。而陈东林的恶意来自于对前女友韩雪的恶意虐待并造成的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并在精神疗养院治疗。
在没有有利的证据下释放了陈东林。也一度怀疑杨晨具有的杀人的嫌疑,虽然是第一报案人却有可能觊觎财产的动机, 甚至发现的杨晨曾经买过楼下的鞋子, 具有伪造现场的嫌疑却遭到杨晨的否认,证据的效力并不足与定罪。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郝亮异于常人的特质,例如演戏专注, 临死前交流剧本和精神异常等行为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由于死无对证并不能在多层面上属于猜测。
在事件进入死胡同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转机,保姆李婶选择了主动自首,警方结案。
2、杨晨
杨晨妈妈是单亲妈妈,从小就视韩雪为重要的亲人,错误的教育观念到导致到杨晨对男性抱有偏见,认为男人不值得相信。小时候的杨晨青春期过于叛逆, 高中时候就谈恋爱怀孕堕胎,于是将主要的经历花在的经营事业上。这个导致后面的在也没谈过恋爱,直到遇到郝亮,一个银屏上不知名的小演员就几乎爱上了他,并愿意为他付出包括的感情和金钱方面的支持。
婚后的感情生活归于平淡,自己一度怀疑爱上的是屏幕上光鲜亮丽的他还是现实中的他。而母亲也为杨晨的婚后生活担忧, 整过容后进入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中。 生活逐渐出现了嫌隙,郝亮为了自己的原则选择与剧组违约 , 从而断送了演艺的生涯,萎靡不振,感情生活也趋于破裂。
同时收到匿名的照片显示郝亮有了外遇 ,在众多的因素促成下决定杀了精神失常的丈夫,并让李婶成为替罪羊,最后在灵魂的深深自责中选择自杀。
3、韩雪
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几乎同家里断绝关系。上大学的费用几乎要靠自己挣, 并在聊天软件上认识了郝亮。与此同时,在学校的时候因为帮助朋友而意外得罪了放套路贷的头子, 对方设计圈套套上她。她大学的最求者的陈东林因为追求不到韩雪而怀恨在心,与对方进行勾结,韩雪并不知情。
后面因为迫于追债的压力逃出了学校,后面认郝亮为哥哥。彼时陈东林找到了韩雪并继续展开追求。而韩雪将这件事告诉了郝亮,郝亮为保护韩雪安排了住处和工作,并通过和韩雪假扮男女朋友妄图让陈东林望而却步。
这一事件过后韩雪遭到了套路贷头子的绑架,并因此精神失常, 被陈东林安排在精神病院里治疗, 满足久而未能实现的控制欲。
精神病院松散的管理仍旧让韩雪遭受巨大的精神伤害,最后选择自杀。
4、郝亮
因为误入演员行列从一个懵懂群众演员开始接触演戏职业,在一次偶遇到山里的道士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决心要在演艺事业上有一番的成就。
于是刻苦的磨炼演技,不断的追问演员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能够更加的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在不断的和编剧、书籍中感悟,并不惜放弃自己的成熟的第二职业来支持演艺事业。
这个过程中和杨晨结了婚,因为发现杨晨母亲假扮保姆、堕胎事件的隐瞒、迫害到韩雪、事业重挫等多重打击下产生心理紊乱,进而怀疑演员人生的意义,希望世界记住的是他真实的人生而不是表象演员。
恰逢张编剧的真实故事征稿出影视, 在以往他已经为了演技积累了大量的人物心理素材, 于是他希望能有一个真实的命案事件把自己放到命案中间,把故事的用上, 并设计一系列的激励事件把自己推向死亡的高潮……、
四、看点分析:
结合受众群体的特点的, 小说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针对年轻女性读者的加入了可能会关注到的元素,长期在贴吧、天涯论坛等看排名度靠前的帖子,归纳出认为会吸引人的社会热点,如套路贷、追星、单身的问题融入创作中。
1、情节跟动机并重,通过人物的自述拼凑真相,同时使得人物与更加的饱满。
2、情节悬念能保持到最后, 保留悬疑小说基本的属性。
3、通过关注社会的热点议题,针对受众归纳出合适的类型。 如有探讨套路贷、 现实单身问题等,有详实的材料支撑。
4、主题升华巧妙,将整个案件的融合到一个演员的追求当中,升华主题达到假亦真时真亦假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