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心自安
《宗鏡錄》卷45:「前據台教。明五百番安心法門。皆為逗機。對病施藥。今依祖教。更有一門。最為省要。所為無心。何者。若有心則不安。無心則自樂。故先德偈云。莫與心為伴。無心心自安。若將心作伴。動即被心謾。法華經云。破有法王。出現世間。淨名經云。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即是除妄心之有。外境本空。以心有法有。心空境空。故起信論云。是故當知。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從虛妄分別心轉。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是以但得無心。境自不現。既無對待。逆順何生。以逆境故。生瞋惱強賊干懷。以順境故。牽愛情華箭入體。能令心動。故稱不安。今若無心。坦然無事。則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千難殊對而不干其慮。所以阿難執有。而無據。七處茫然。二祖體無。而自安。言下成道。若不直了無心之旨。雖。然對治折伏。其不安之相。常現在前。若了無心。觸途無滯。絕一塵而作對。何勞遣蕩之功。無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緣之力。」(CBETA, T48, no. 2016, p. 680, a26-b17)
略說:只有一點要提醒:這個無心是本來無心,不是原本有心,通過修煉變成無心。所謂的有心,其實只是一種錯覺。什麼是心,就是有個能覺能知的「我」。不是說沒有「我」,真正的「我」其實並不能覺知,能覺知的只是「假我」。要用能覺知的「假我」去找到不能覺知的「真我」,然後逐步消除「假我」的幻覺。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