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蓝出CP,黑白无间天地行
(写到后来发现跟题目十万八千里了,就是观后感吧。)
让我在半个月内连续刷20集以上的国产电视剧三遍……截止到2019年8月,仅《陈情令》一部。 一刷是为了看美得雌雄莫辩的肖战,结果为他那句“你的势不两立抑或不共戴天,对我有任何影响吗?你的仰慕和憎恶,都如此微不足道,怎好意思拿出来叫嚣?”拍案叫绝。 二刷是迷上冷面冷性却用心用情的蓝忘机,他的“蓝氏绕婴剑法”和“蓝氏护魏队”攻气十足地护短,真是燃爆老夫的少女心啊! 然而到了三刷,却是自虐于这部家破人亡、众叛亲离的悲剧。百度百科上是这么概述的:“以五大家族为背景,讲述了云梦江氏故人之子魏无羡和姑苏蓝氏含光君蓝忘机重遇,携手探寻往年真相,守护百姓和平安乐的故事。”因为俗不可耐的武林争霸,魏无羡和蓝忘机家破人亡;因为古往今来的人心叵测,他们众叛亲离;十六年生死两茫茫。 然而,泣不成声的我却无可奈何地发现:情节的推进竟如此自然,合情合理到……无法判断对错。最让人义愤填膺的不是处心积虑的瑶妹、不是机关算尽的聂导,甚至不是邪魅到没有人性的薛洋,而是,在剧中用毫无关联的只字片语理直气壮地求助于人又理直气壮地凭空指责、自私自利人云亦云却自以为组团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的姚宗主们。 忽然想到一本书,叫《乌合之众》。 无数个姚宗主,十六年前在瑶妹的策划下助他名正言顺地登上仙督之位,十六年后在聂导的设计中又群情激烈地把他打成过街老鼠;无数个姚宗主,曾经让江澄有心但难以力保、让魏婴失控而入狂身死、让蓝湛无措却肝肠寸断。 所幸,后来的他和他已然不屑。 在这个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悲剧里,承载着美好记忆的莲花坞作为霸主们征战的沙场必然破灭,全世界最温柔的师姐作为维系魏婴与“名门正派”的关键纽带必然身陨,一心助人无奈姓了“温”的温氏姐弟作为众矢之的杀人利器必然被毁,遵循本心本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魏婴作为逼仄出非黑即白的代表人物必然……因为“必然”所以会悲,因为要“悲”所以必然。 年轻的魏婴站在不夜天看着尸横遍野问蓝湛:“孰正孰邪?”年轻的蓝湛背负三千条端方雅正的家规问叔父:“孰正孰邪?” 有些悲,因为合情合理地发生,所以自然而然地淡去。而还有些悲,纵有千般好,终究意难平。 一悲:姑苏有双壁,云梦无双杰。 众所周知观音庙是个名场面,其名在忘羡,慕名而观的我却为江澄所伤。 ——运转着魏无羡的金丹哭得无比难看的江澄哽咽道:“你说过,将来我做家主,你做我的下属,一辈子扶持我。你说姑苏蓝氏有双壁我们云梦江氏就有双杰,你永远不会背叛云梦江氏……这是你自己说的。”沉默片刻,魏无羡道:“对不起,我食言了。” 姑苏可以有双壁,因为一宗之主的蓝大不盲从世俗,仙门典范的蓝二有自己的原则。温文尔雅的蓝大本身就是个“读弟机”,在他的包容和爱护之下,蓝二才能成长为有“逢乱必出”美誉的含光君;同时,蓝二也无比信赖兄长,否则不会在最迷茫的时候说出“我想带一人回云深不知处,带回去,藏起来”。 云梦不能有双杰,因为恣意随性的游侠和独撑家族的宗主,注定是两类人。魏无羡可以剖金丹可以不配剑可以修诡道,但江澄不可以,他必须且只能以剑道重建云梦江氏,这是他身为江家后人不可推卸的责任;魏无羡可以单挑百凤山可以怒骂金陵台可以为温氏姐弟“离经叛道”,但江澄不可以,他必须且只能为家族的壮大、姐姐的未来与魏无羡“决裂”,剧版里的他甚至无法面对自己的感情;魏无羡可以说“管他熙熙攘攘阳关道,我偏要一条独木桥走到黑”,但,江澄不可以。 血洗莲花坞时我是心疼魏无羡的,因为那么喜欢魏无羡的江枫眠,最终不也是和虞夫人一样再三叮嘱他照顾好江澄。但是观音庙之后我更心疼江澄,因为这份“照顾”真的太沉重了。 如果当初不是他掩护了魏无羡,被温氏抓走的是后者,结果又会怎样呢? 不管结果如何,云梦终无双杰。 二悲:问灵十六载,等一不归人。 魏无羡的前世,对得起他所求的“问心无愧”。因为自小被江枫眠所救,所以他愿意付出一切去维护江家;因为受江家庇护不再与恶狗夺食,所以被刁蛮的师娘所不容也甘之如饴;因为了解江澄的性格与责任,所以冒着风险求助仇家温氏族人甚至舍得一生修为剖丹相助;因为爱护世界上最温柔的师姐,所以屡屡与花孔雀为敌不顾门阀地位正邪亲疏全情以待;因为江家得温氏姐弟所助,所以他即使离经叛道“背弃”江家也要尽自己所有护温氏族人平安……他的“所以”都有“因为”,他用生命做到了自己所想的“锄奸扶弱”!即使这是一条让他内心不甘的独木桥,他依旧不理世人的纷纷扰扰。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他会如此选择吗?我想,他还是会。 无论他是那个爱玩爱闹的翩翩公子还是那个人人喊打的夷陵老祖,魏无羡的内心始终有自己的鲜衣怒马,以至于他从来没有真正在意过身边的人……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江澄、保护师姐,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蓝忘机。 所以他才会在重生后说:“莫玄羽啊莫玄羽,我死得好好的,干嘛要救我。” 他从没有想过,江澄和蓝湛寻了他十六年,一个成了暴躁“残忍”的宗主、一个得了“逢乱必出”的美名。
客观地说,其实“问灵十六载”说的是蓝湛,而“等一不归人”也应该包括江澄。只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句话说的就是蓝忘机。 蓝湛的一生都活在克制中:父母为爱自我囚禁、严叔慈兄和三千条家规,没有那个允许他得开心颜,以至于他被“淡漠”塑了形。我觉得他不是冷漠,只是不屑于世间的纷纷扰扰与世无争罢了,或者说他自然而然地觉得世间一切皆“与我无关”。再一次感叹导演的神仙选角,王一博就是汪叽本机。 但是,浑身写着“莫挨老子”的王一博有善良纯真的本心,疏离刻板不假辞色的蓝忘机有锄奸扶弱的初心。 我无数次地想:如果魏婴真的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面对重生后的他,蓝湛会怎么办?十六年后的蓝湛终于不再困惑于“孰黑孰白、孰正孰邪”,也许,他真的会把他“带回去,藏起来”,也许,会拼尽全力“锄魏奸扶民弱”然后一死以伴他——但不管怎样,他都不会放弃他。十六年前,众叛亲离的魏婴放弃了自己;十六年后,始终守候的蓝湛寻回了初心。 “问灵十六载”不是最悲的,杨过还等了小龙女十六年呢,最悲的是“等一不归人”……他,从未想回来。 幸好,聂导要复仇;终于,可以不再悔;原来,一切都值得。 三悲:可怜为人子,各命在歧途。 如果说十六年前的悲剧源于金光瑶的计算,那么温若寒的野心勃勃、温晁的嚣张跋扈、金光善的冷漠无情(除了对金子轩)、金子勋的目中无人……何人可以免责?甚至后面不知所踪的薛洋,都在期间加了一块不可或缺的阴铁。 温晁制造的惨案,是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瑶妹七巧的心灵,也是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这样的“认可”引导让他们走上了不归路。 没有父亲庇护的薛洋,断指成仇;仗着族人身份的金子勋,面目可憎;没有父辈的正确引导也让他们走上了不归路。 如果,他们就是生在寻常百姓家,那么,温晁可能会成长为一个掉书袋子的“教导主任”,金光瑶一定有着鲤鱼跳龙门的能力,薛洋会始终记得有人在他床边放了一颗糖,金子勋嘛,至少是个没有资本胡乱叫嚣的寿终正寝者。 还有金子勋,这个在万千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傲娇而善良、正直有担当的花孔雀,也一定不会殒命在儿子的满月时。 《陈情令》的神奇在于,大多数人都不会怨恨反派们,还会对他们报以莫名的同情,甚至对为了复仇操纵一切的聂导怀有莫名的喜爱。因为他们都是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努力着,只是……方向错了。 11月的南京演唱会后,《陈情令》所限定的夏日终于要结束了,我也因为蓝忘机而掉进了王一博的坑。 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