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动物小史
我自认为有着漫长而丰富的养动物经历,毕竟鸡呀,猪呀,驴呀,这些家禽家畜,从更高一级的类别上说确实属于动物。以前的乡村里,谁还不在院子里种点花花草草,养几只小鸡,要不空着也是空着,在土地上耕种的人,最见不得土地浪费。这种念头根深蒂固,我现在看到大片的荒地或是草坪,还是会在心里偷偷地想,这里要是种上玉米得收多少?这种坡地多适合种点桃子李子……
话说回来,在我小时候还不会下地干活,做饭也够不着灶台的时候,日常工作就是剁菜,掺上麸子和糠,用来喂鸡,或者端着满满的一筐子干草去喂家里的毛驴。由于猪这种动物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春节挨一刀,被端上饭桌,除了被吃掉,没有其他用途,饭量又大,我妈养的次数很少,所以我主要养的动物就是鸡和驴,前者用来下蛋,后者用来拉犁,这是它们在这个家存在的意义。在母鸡还是小鸡的时候,毛茸茸的,或许可以称为宠物,但是慢慢长大,就失去了可爱这种特性,不高兴的时候还会满院子追着啄我。家里的小毛驴日日喘着两个大鼻孔,一脸不高兴,时不时翘个蹄子,下点驴粪蛋。
同学小慧有一阵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只小白兔养着,我们都很羡慕,跑到她家里围观。小女孩的高傲劲来了,找各种借口不给大家摸。过了一阵,兔子变成了饭桌上的一盘肉,她开始炫耀自己吃过兔子肉了。
同学小静家养了一只长着绿毛的鸭子,很是凶恶,遇见外人就追着啄。虽然我和她玩得蛮好的,但是被鸭子追着在屁股上狠狠地啄了一次之后,再也不敢去她家了。过了一阵,我们写作文,小静写了家里的鸭子,最后一句是“家里的鸭子被杀了,肉炖得很烂,但嘴还是很硬,家人吃得很高兴,我有点难过。”切,才不是嘞,她明明抢得很带劲。
后来,别人送给我们家一只小狗,全身黑黝黝的,要不是有两只明亮的眼睛,放在煤堆里都找不到。它还很小,初来乍到,怯怯的,有点弱不禁风,每天藏在我妈的缝纫机后面拉屎。那时候乡间民风淳朴,白天没有关门的习惯,小狗来到我家还来不及有个名字,就走丢了。我们在村里找了一圈没有找到,此后也没见村里有人养狗,父母揣测可能是外乡人恰好来村里给顺走了,丢就丢了吧,毕竟狗没有多大用处。我心里微微有点怅然,并没有觉得难过,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偶尔还是会想起它。
猫在村子里也是稀罕物儿,大概只有两、三只,完全是宝贝般的存在。家家户户都有粮仓,里面储存着晾晒好的小麦,玉米等等,但是老鼠经常出来咬破粮仓偷吃,这时候猫就派上了大用场。所以村里这几只猫,时不时被大家借来住几天,也不用管它,放到粮食所在的屋子就行,它自会找到食物。家里的老鼠消灭干净了,它就迈着慵懒的步子傲傲然地回自家去。我一直想,难道是为了生态平衡,村里人才这样淡然地借来借去,而不去多养几只猫?
后来,我们全村都搬到了楼房居住,也不再种那么多的地了,猫也失去了它的价值。有一天,亲戚送来一只刚出生的猫,小小的,眯着眼睛。对我们这种养动物纯粹出于实用目的人来说,除非发神经,否则绝不会冒出“我要养只猫”的想法,但是亲戚已经好意送来了,那就养吧。
刚开始,小猫还比较好养活,我们吃啥它吃啥,无非就是馒头面条之类的。慢慢地,它就得寸进尺,开始闹绝食。没办法,既然养了,还是要养下去,我妈从小卖部买了火腿肠掺杂在馒头中喂给它,我站在旁边有点嫉妒,它吃得比我还好。谁知道,持续了一段时间,它又开始闹绝食。那时候,还没有撸猫这一说,它每天不是晒太阳,就是在楼梯上睡觉,除了挑食,眼高于顶,看不出有任何作为。难道第一次的成功带给了它莫大的自信,我们全家忍无可忍。邻居的爷爷奶奶恰好觉得无聊,想养一只猫。我们连半分也没有犹豫,唯恐他们后悔,直接把猫送了过去。
几个月之后,我又见到了那只猫,它已经从一只瘦小的、挑食的小猫咪变成了一只肥肥胖胖、什么都吃的大黄猫,还是懒懒的,一脸高傲劲。
自此之后,我再也没有养过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