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儒林外史》的士子群像》陈再明 2019.9.24
《儒林外史》是一本专写文士群态的小说。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江南。这本书写成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距今已有三百七十年之谱。他的创作意图,据他的亲朋说,″功名富贵四字是此书的大主脑。″他的写作手法,″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毛发毕现。″关于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于″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习》。″其讽刺艺术充分表现在″不以庄语责之,而以谑语诛之。″使用的手法是″绘风绘水手段,所谓直书其事,不加断语,其是非自见也。″此外,作者对小说人物的评骘,颇多见血之论,文简意赅,谈言微中,为后人广泛接受。
《儒林外史》的第一个出场人物,就是王冕。他年青时为人放牛,年不满二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尤其天性聪明,会画荷花,诸暨一县都晓得他是一个画设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后来,王冕得罪知县,隐居在会稽山中,最终得病去世。
第二个出场人物是范进。他的妻子是集上胡屠户的女儿。他中举那天,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众人一齐喊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自此以后,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会试举人范进变作秋风之客。
第三个出场的是马二先生。本名马纯上,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他是精选三科乡会墨程的选家。和他一起出场的遽公孙,他是文海楼书坊的主人。两人相见。公孙问马二先生,尊选墨程是以那一种文章为主?回答说,文章总以理法为主,任他风气变,理法总是不变。有一天,马二先生游罢西湖,再到城隍山走走,两脚酸了,且坐吃茶。两边一望,一边是山,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又遥见隔江的山,高高低低,忽隐忽现。马二先生叹道⺀“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儒林外史》上的人物,从蘧公孙带出马二先生,又从马二先生带出匡超人。匡超人是温州人,在杭州摆字摊为人拆字,遇到马二先生。马二先生知道他是读书人后,资助他回温州去读书考科举。匡超人取中乐清县第一名入泮,联科及第。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见他才貌出众,就把外甥女嫁与匡超人。不想考取教习,要回本省地方取结,只得别过了辛小姐,回浙江来。在回浙的船上遇到牛布衣,他和景兰江、蘧公孙、杨执中、权勿用等人都是诗友。而匡超人在杭州时,和景兰江过往甚密,所以和牛布就熟起来了。匡超人回到杭州,获知马二先生已回处州,便在文海楼替马二先生充当批文的工作。牛布衣偕冯琢庵来见他,冯琢庵问匡超人,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却道,他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冯琢庵、匡超人换了准安船到王家营起旱,进京去了。牛布衣独自搭船过了南京,来到芜湖,寓于甘露庵。不想一日,牛布衣病倒了。他请老和尚进来,对他说:″我客居在此,多蒙老师父照顾,不想而今得了这个拙病,眼见得不济事了。家中并无儿女,只有一个妻子。而今老师父就是至亲骨肉一般。我这床头箱内,有六两银子,我若死去,即烦老师父替我买具棺木,棺柩便寻那里一块空地把我寄放着,材头上写′大明布衣牛先生之柩',不要把我烧化了,倘得遇着个故乡亲戚,把我的丧带回去。″挨到晚上,断气身亡。
《儒林外史》写杜慎卿、杜少卿,着墨最多。慎卿、少卿,俱是豪华公子,然两人自是不同。慎卿纯是一团慷爽气,少卿却是一个呆串皮,浪掷祖产,妄施滥用。写完杜少卿之后,作者一连又写出虞博士、郭孝子、萧云仙、虞华轩、秦中书等人,写到裁缝荊元收笔。以琴棋书画四项作余音,文字别开畦町,令人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