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陪小学的孩子做作业
“做作业”3个必备 相对安静的环境,齐全的学习用品。一颗安静的心!(如果孩子静不下来,强迫他做作业作业做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作业计划本”:让孩子按照不同学科,分条记录好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及时提醒并对照,如果当日完成记√,如果未完成,可继续加入之后的学习日程中。 “纠错本”,把暂时不会做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分别记录下来,便于之后重温、复习,反思不会做或做错的原因! 1 “陪作业” 4步走 预估:让孩子先预估完成每门功课的时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到点家长要及时提醒,如果没按时完成,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如果拖拉,给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继续完成,可设定一些奖励,激励孩子尽早完成! 检查:等孩子完成一门功课的作业后,给他一定的时间自己检查,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如果孩子确定自己完成无误之后,家长再仔细检查。 安排休息:根据孩子课业负担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让孩子从不同学科中转换思维。 总结:在检查完孩子的所有功课后,如果完成得好,及时表扬;如果出现错误,一定要耐心帮孩子进行错题分析。如果是因为粗心而出现错误,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些小惩罚,比如减少玩乐的时间、罚孩子做点家务或者做点体育活动等。让孩子牢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 2 “点拨做题”3个技巧 有的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点拨那些“爬坡”难题,父母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 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不难,只是孩子缺乏阅读原题的耐心。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总是迁就孩子,立即告诉他如何做,容易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 正确的方法是: "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题目要求,你会做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父母要高兴地称赞:“我说过吧,仔细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孩子不会做的题,父母坚持让他“再读一遍”,不轻意告知答案,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用例题作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也没做出的题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诉他原题的解法,最好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 一般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不会做原题,那么要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的。这种做法虽然父母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陷入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只讲关键点 对于有些难题,父母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不妨就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父母的提示去思考解题方法。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不容易打开。 当然,孩子逐渐长大后,许多爬坡题父母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还是建议父母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否则看似难题解决了,其实孩子思路没有打开。 3 “陪作业”4点提醒 1.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不要去干扰或打断他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沉浸式学习空间,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答题效率往往更高。 2. 教会孩子使用二八法则 陪写作业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中高阶段时,孩子留的作业可能会增多,做作业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这时候就需要二八法则的帮助了,即把难做的和容易做的分开,然后用80%的时间做难题,剩下20%的时间做相对容易的题目。 二八法则是指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把这种规律运用到学习上也是很有作用的。 一般来说,学习的重点跟难点只占全部学习内容的20%,我们却要把80%的精力投入在这些重点跟难点上面;其他内容虽然占了80%,我们只需花20%的时间就能掌握。 写作业的时候孩子这样做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家长陪伴起来当然心情舒畅。 3.陪伴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极重要的。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习惯养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专心读自己的书,父母认真读书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因为这本就是一种很好的示范。长此以往,何愁孩子养不成好的学习习惯? 4.最重要的是耐心!耐心!!耐心!!! 陪孩子长大,仿佛就是等一朵花开的过程。家长尽管掌握了各种教育方法和技巧,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孩子成长和进步。我们既要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家长、家庭的骄傲,都希望取得好成绩。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耐心陪伴和悉心呵护。多给孩子一些耐心、信心和关心,一起见证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