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母让你吃极为讨厌的东西?

从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角度,这个问题可以被理解为:
父母愿意在何种程度上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小时候有几样东西不吃:姜、香菜、木耳、肥肉、汤泡饭还有馒头。
小的时候你要是问我为什么不喜欢吃,打死我都说不出来,长大后我才慢慢知道,原来每个食物不爱吃,都是有原因的。
姜和香菜我不爱吃,可能是有其遗传基础的,这样的事物不论怎么做我都不会爱吃。
我爸爸就不吃这两样东西,不管我妈用了多么少量的姜做菜,我一口就能尝出来,就像马达那么准。长大后我询问过一些人对于姜和香菜两种东西的描述,发现他们描述的口味和我吃出的口味是不同的,就好像怀孕过的人有这样的体验,原本你非常爱吃的东西,在怀孕期间你可能觉得它变了味道,很臭,一闻都想吐,就是这种感觉。不爱吃的人可能是某种基因,导致你尝出来的味道和爱吃的人不同。
木耳和肥肉这类食物我不爱吃,可能是因为我讨厌它的某种味道或者某种口感,只要换种做法把这种味道和口感去掉,我就会爱吃。
小时候家里做木耳的方式是很单一的,基本上就是木须肉,木耳是很大片的,这种做法往往鸡蛋和肉有咸味,木耳则没有咸味,而且木耳很大片,我就能吃到木耳本身那种有点腐坏的味道。我妈妈后来就把木耳撕成小片加醋凉拌,或者切成细丝煮在汤里,木耳本身的味道被掩盖了,我就喜欢吃了。
汤泡饭不爱吃,可能是因为家里做的汤泡饭不好吃。。。
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米的质量一般,而且多用大锅做,做出来基本都偏软,米饭粒都碎了。再加上肉汤或者鸡汤泡饭,基本就变成肉汤粥了。后来长大了在日料吃的汤泡饭,还有粤菜馆做的鹅掌捞饭,米饭粒粒分明,汤汁浓稠,我不知道多爱吃呢。
馒头不爱吃,我感觉是因为小时候的食道和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完善,长大了自然就爱吃了。
小时候吃馒头总觉得卡嗓子眼,怎么嚼都觉得咽不下去,父母都觉得很奇怪。其实后来我发现可能我小时候确实嗓子眼细,也可能我不会使劲,吃药的时候也经常被药粒卡住。后来长大后有一天发现我可以一把药一起喝水吞了,这时也就不觉得馒头卡嗓子了,反而觉得很好吃。
在这方面我是很感谢我的父母的,他们并没有逼迫我吃我不想吃的东西,而只是想办法让我多吃点。他们让我发现,其实除了强迫孩子吃他们不爱吃的东西以外,还有很多种方式让孩子保证营养或者尽量尝试那些不喜欢的东西。
比如我妈会就把木耳撕成小片加醋凉拌,或者切成细丝煮在汤里给我吃;把肥肉做成炸肉渣,或者炖的很烂的红烧肉给我吃。感冒了要喝姜汤,她就用可乐红糖给我煮姜汤,并且喝完可以奖励吃颗糖。她还鼓励我吃苦瓜,因为我上火了可以去火,告诉我勇敢的孩子是会克服一些困难的。
那些强迫孩子吃极为讨厌的东西的父母,背后有几种潜在语言:
你要听我的;——掌控感
你那么小不懂什么是感受,你的感受也不重要;——忽视
要是你现在都没有好的习惯,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焦虑
我当年都没资格挑食(我当年挑食就会被打),你凭什么可以养成这样不好的习惯?——愤怒
这些背后的语言才是父母必须要强迫孩子吃东西的关键,所谓的“为你好”,“不会害你”不过是为了掩盖上面这些“掌控感”、“忽视”、“焦虑”、“愤怒”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