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咬破水银温度计会中毒?后果这么严重?
爸爸妈妈带孩子、给孩子量体温的时候,有时可能因为一时疏忽,在使用传统的体温计时,直接把体温计放孩子嘴里进行测量,小朋友也不注意,就“嘎嘣”一下子咬碎了。
哪怕是在医院儿科门诊,体温表被患儿咬碎的类似情况也并非鲜见。

但从孩子嘴里抠出了碎掉的玻璃,却没有看到流出的水银,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往往会惊慌失措,水银会使孩子中毒吗?
01
孩子误食水银,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并没有家长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 事实上,体温计里水银的成分含量是非常少的,误食的水银经消化道吸收的会比较少,并不会像父母们所担心的那样会造成消化道穿孔等伤害,更不会因为服下一只体温计的水银就致死。

另一方面,汞是银白色的液态金属,其存在形式有两种,即金属汞和离子汞。汞的化学性质并不算活泼,尤其是金属汞很难失去其电子与其他物质反应,不溶于水,即使稀盐酸、稀硫酸和碱也不会与金属汞发生化学反应。 研究表明,金属汞经消化道吸收甚微。所有的体温表内都是金属汞而不是离子汞,金属汞在消化道内极难起化学反应,故一般不可能引起中毒,更不可能造成死亡。

知道了金属汞和离子汞不同的化学性质之后,就更加不必为孩子咬碎了体温表而担心水银中毒了,经口腔进入体内的金属汞不过是胃肠道的匆匆过客而已。 上海、江苏有报道,儿童咬碎体温表误吞水银后,最多只需10小时就可通过肠道将水银排出体外,至今未发现中毒者。
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儿童医院多年的临床资料来看,儿童咬碎体温表的情况并非少见,但从未发现过由此造成汞中毒的患儿。
02
常说的汞中毒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生活中的汞中毒是极为少见的,多见于生产性汞中毒。在生产条件下,造成汞中毒的多为离子汞——汞蒸气或汞化合物的气溶胶,且以经呼吸道进入体内为主。职业性汞中毒多为慢性中毒,急性汞中毒极为罕见。

离子汞与蛋白质中的巯基有特殊的亲和力,容易与含巯基酶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致使整个机体的正常代谢受到危害。
离子汞可殃及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功能发生障碍,出现神经衰弱样症候群,而运动中枢功能障碍所致的反射活动紊乱,可使肌群运动的协调性被破坏,表现为肌肉震颤,即所谓“汞性震颤”。

万一汞中毒了怎么办?吸入中毒者立即迁离中毒环境,吸氧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口服中毒者及早洗胃。此时宜以多次口服牛奶、鸡蛋清,每次300~500 mL,蛋白质既能保护胃黏膜,又能与汞结合而阻止汞的吸收。
03
破了的温度计怎么处理才安全?
水银是常温唯一呈液态的金属,一旦打破,正确处理办法是: 洒落出来的汞必须立即用滴管、毛刷收集起来,并用水覆盖(最好用甘油);然后在污染处撒上硫磺粉,无液体后(一般约一周时间)方可清扫;收集的水银装入密封的瓶子,标注明“废弃水银”,交给环保部门专业处理。

千万不要把收集的水银倒入下水道或扔进垃圾桶,以免造成污染!!!
04
给孩子量体温,怎么做才准确安全?
首先要弄清楚测量体温的时间节点,如天气热、穿太多、运动、太阳下暴晒、洗热水澡等也会升高体温,先休息15~30分钟后再测量。 其次不推荐使用水银体温计,一旦破损,有暴露于水银的风险;也不推荐贴额头的测温条,因为读数不准确。若只有水银体温计可使用,则注意每次使用前都甩到35°C以下。

再者,每次宝妈宝爸给孩子量体温时要做好评估和选择。如果给孩子使用肛表测量时,注意固定姿势,即使孩子哭闹,测量过程中也不能松开体温计。 测口腔温度,即把温度计放在舌头下双唇紧闭测量,但容易咬破,易发生中毒事件。测量腋温前要注意将腋下汗水搽干后再量;耳温的测量有一定困难,必须把耳道拉直测量,不适合半岁以下婴儿。
红外额式体温计的操作方便,快捷,准确,从孩子前额轻轻扫过就可测量,睡着时也可以使用,值得推广。

但虽然说宝宝咬破水银温度计并不一定会中毒,但父母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咬碎的玻璃不但可损伤口腔,如吞进肚里还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如果皮肤被断裂的水银温度表划破,很有可能会造成感染,引起皮肤发炎;而如果水银进到人的血液里,会引起汞中毒现象。再加上还可能因为水银诱发了其他疾病,不过这个概率是非常小的。

虽然体温计里的水银不足以致命,但毕竟是有毒的,打碎了体温计,要赶快把清理掉,装进一个封闭的空间,塑料袋、玻璃瓶里,赶快扔掉,防止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也防止污染环境。

关注微信公众号“慈禄科学育儿”,回复【绑腿】【雾化】【小欢喜】【穿袜子】【着凉】【体检】【无痛分娩】等关键词,轻松获得更多育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