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鹰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莼菜鲈鱼,遂弃官还乡。大学第四年秋天,因惦念家乡的父母,便买了张车票踏上了回乡的路途。(换个说法讲,是人体内的“离乡——归乡”模式在作祟)
恰逢国庆第二天,天气大好,头一天刮台风下了一整天的雨
坐在车上时给在南京的飞飞发了东坡和王安石的诗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雨后新晴,秋光明媚,窗外秀色不断扑来,心情在长期固化后弹跳到另一个国度,便有了想作诗的冲动…
于是,在这样的美景诱惑下,便不由自主地在手机上敲了几行字……写的很烂,截了图发给了飞飞
过了一会儿,飞飞回来消息,把我破口大骂了一顿,针对这首诗最后一句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车又行了一会儿,突然,窗外一片明净跳进眼帘,忙把身边的小伙伴唤醒,喊他看太湖,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太湖!!(小伙伴和我是老乡,不过是相邻的县份,他是万荣人,家里也种有苹果树。我问他去过秋风楼吗,小伙伴嘿嘿笑了声说没有。大学毕业后,来杭州这边找工作,找了一个来月才找到一份电商的工作,这是他工作以来第一次回家)
浩渺无垠,像蓝睛一样!(眼睛看到的太湖要晶蓝的多,隔着窗子拍出来的太湖已经失色了许多)
史上最贵的照片 《蓝茵河》拍卖价430万美元 两张照片是不是有点像?
因为没法下车走到太湖边近距离看,连着用手机抓拍了好多照片……当时不能不羡慕西施和范蠡啊,
……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此刻已经不是疏朗、空碧,而是有点炽热了,梵高如果没有来到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应该不会画出那样炽热的向日葵吧。苏轼有一句小诗很是明媚可爱: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车过茅山时,夕阳从不知何时生起的暮云下破壁而出,倒影在东面的车窗上……茅山在江润平原上很是显眼(江宁到润州,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说法,南京到镇江中间有一片十里长山,米芾因酷爱这一带山水而定居在润州,过了十里长山便是一片广袤的平原,而茅山正突兀其中)茅山因陶弘景而声名大振,作为齐梁时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有首诗很是有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车近南京时,看到车窗上升起的九月初四的娥眉月(前方指示牌上标着牛首山和南唐二主陵,暮色中,“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诗句陡然升起,与新月并辉)
新月、回家的客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广告牌 这一天全国的月色似乎都分外大好,星宇兄发了江城武汉长江大桥上的月色,还有朋友发了绍兴城的月色
在一片朦胧中,车窗外的指标牌晃过小岗村、涂山禹王宫、垓下古战场遗址,又在悄无声息中过了淮河,在怀远的一处地方停了下来
一对年轻的夫妇摆的卖煎饼的小摊,车上许多人早已是饥肠辘辘,纷纷下车买了简易煎饼(煎饼加热再往里面加油条)苏轼和弟弟子由曾一起路过怀远,在他后来寄给子由的一首诗里写道: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诗的结尾表达了买田
经过一夜的跋涉,终于看到晨曦 前方,深秋的晨雾弥漫在崤函古道上
车过黄河后,还要翻过中条山才能到达运城,这一段路,正是假途伐虢的路线,也是成语唇亡齿寒、伯乐相马的故事发生地
到达终点站后,在站前的小吃摊吃了家乡的油饼和米粥,吃完后和哥哥联系了一下。哥哥从12岁开始在饭店里打工,后来学了厨艺又去了很多大城市,从今年年初开始回到家乡上班,这么多年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在去哥哥工作的地方之前,先坐公交去了一趟池神庙,作为家乡的名胜,一直没机会前来碰面,这次终于抽空去了一下。
旁边的广告布上写着历代帝王巡视盐池的历史(注:一处小错误,东汉元和三年为86年)
盐池神庙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史载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池神庙简介)
池神庙其中的一副对联 上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下联: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这一对联同样出现在绍兴舜王庙
得知欧阳修和范仲淹二公来家乡做过官,心里不觉宽慰了许多
盐池现在有一个很厉害的名字——中国死海,它的面积不知道比运城市区的面积大多少倍,黄帝大战蚩尤的典故也发生在这里,在《神雕侠侣》中,黑龙潭便是盐池的化身
盐池旁边有一座大名鼎鼎的解州(haizhou)关帝庙,这次回家后爸爸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临近村里有一个97岁的老婆婆过生日,她要求自己的儿女开车带她去一趟关帝庙,“活这么大岁数了哪都没去过……”“那个年代的人哪有机会出门呀……"
展厅内展示的古代盐工劳作的场景 田汉先生称盐池为“千古中条一池雪”
在去哥哥上班地点的路上,读了一首王阳明的《泛海》诗
店内装饰了一些书画,其中有一幅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哥哥在外面待了很多年,重新见到他,分明觉得他的眼神和善了许多……
吃完饭,和哥哥一起打车回家
县城的汽车站已经废弃不用了,在这里等了很久才打到车回家…
回到家,看到院子里盛开的蚕豆花 蚕豆结的并不多,妈妈用院子里结的蚕豆只炒了两顿菜就没有了
小桌上的各种水果 还有一只南瓜 这张小桌用了很多年,姐姐看到这张照片时,轻轻地对ta说了声“好久不见”
爸爸剥好的石榴,已经吃了几大把了 (好像从小到大很少主动吃过石榴,除非是爸妈剥好以后才去吃…)
从冰箱里拿出不久后的酸柿子 冻过之后第二天就变得又软又好吃了
晚上,和哥哥去老屋看三叔 老屋墙上的挂历,从记事以来就挂在这里,挂历后是几副古代山水画,被遮住的应是马远的作品 右边那幅是倪瓒的《容膝斋图》 左边这幅不知道是谁的作品 左上角有乾隆的题诗 这几幅画也是近一两年才知道的,小时候从来没有注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