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1012)
我们认为,其(指法王路易十六)缺乏决断,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局势不能明朗化。而他对各方的责任观念,互相冲突,亦不可谓不真。当革命初开始时,各人无法预知其牵涉之广,即有少数人作大刀阔斧的看法,日后证明其眼光仍过于狭窄。大革命由政策的改进而至君主立宪,又前进一步而成立民国,再进一步修改整个人类的文化,上至伦理宗教,下讫历法及度量衡,最后改变而军事独裁,又受国际干涉,其余波振荡几十年。在这情形之下,我们更只能体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绰号“老虎总理”之克里蒙梭所说,“革命是一个整体,一个大方块”。因为其中非人身因素比人身因素重要,这也等于说集体的责任比单独各人的责任重要。也因为非人身因素,大革命才能与法国无直接关系的国家(如中国)之历史衔接。(注: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是因为经济、政治、历史、社会和思想观念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些都是非人身因素,种种矛盾累积在一起,法国社会已经无法和平协商解决这些问题了,只有将这些矛盾、问题和因素熔合在一起,听候历史的安排,通过革命的途径来解决。)
启蒙运动以来,种种天赋人权、国民公约的观念透入人心。思想和知识与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发生距离,是现代社会里驱使中产阶级参加革命最有力条件,法兰西此时已具备此背景。
从法国革命之前后看来,这当中产生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外交、文化及宗教信仰。因其范围大、时间短,当中无法避免暴力。
将旧有体制全部解散一切重来,其胆量值得钦佩,可是也在心理和行动上沾染着极端可怕的景象。所以小说家狄更斯会用一两页针锋相对的词语,重复的叙述当日矛盾。我们试设想:旧的组织制度既已推翻,此时既无尊卑长上,也无合法与否,其合理与否,由各人作主,这是浪漫史的最高潮。同时把人类退化至原始时代,是一个令人心栗令人惶惑的境界。(注:狄更斯描述大革命的小说即《双城记》,里面对大革命的很多细节描述的细致入微。此时的法国处于革命的恐怖之中,这恐怖中也包含着些许的极端的革命浪漫主义。)
今日去当时已近200年(本书脱稿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有了历史的了解,就可以说,当事人不一定能明了他们自己的行动在历史上的真正意义。法国大革命早已展开,机构上各种基础都已具备,于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时候只有化复杂的情势为简单。现实超过抽象,决断胜于犹豫,于是很少有个人之间的是非曲直,只有革命的逻辑,它亟需随着实力找到着落。(注:革命的恐怖必然伴随着杀戮,这些就是非人身因素,与其追究这些人的个人品德,不如去认识他们身处的时代。)
我们从大历史的眼光看来,以上事情可以用1799年7月(即热月反动之日)算作法兰西的出发点。以同样的眼光看来,事到当日,丹东、马拉和罗伯斯比尔都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任务。他们是好人或坏人,与后人的关系不深,即算他们都不具备做独裁者的条件,他们所创造的一种高层机构却是以后组织与制度的基始。
对法国而言,资本主义可以说是创造这社会之因,也同时是这社会所赐予之果。首先即因消除了旧体制的各种拘束和障碍,人身财产权被固定及标准化,于是所有权和雇佣在民间先构成一个大罗网。严格说来,国家与社会不过是这种结构的一种外部,有如布罗代尔所说:“资本主义之成功,端在它与国家互为一体,它本身即成为国家。”
人类发觉他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理智,但理智不是一切世事的最后主宰。我们的知识愈提高,我们对旁人的容忍也要愈宽,我们道德上的责任也愈大。(注:理智与道德和宽容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俄国在1917年,近于霍布斯所说,国体解散,全民恢复到初民之绝对自由和无政府状态。虽说实际并无“所有人和所有人作战”的状态,但群众各行所是,不听约束。在很多情形下,群众之激进,尚超过布尔什维克之意料。在这种情形之下,环境所需要的不是宽大温和的政治家,而是“巨灵”,一个带全能性且具有经济性格的现代政府。
20世纪初年的俄国与彼等唯一相似之处乃是内外煎逼,亟需将一个旧式农业体制改换为一个新型的商业体制。此外不仅其背景和制度上的因素不能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并且时间上之汇集尤为特殊。……布尔什维克之成功,不在他们理论之真切正确,而是由于他们在行动中认识整个历史转动大方向之所在,而敢于接受此中的挑战。
(苏联)体制上的障碍,如政治上中央集权过甚,缺乏民主精神,生产者和经理者缺乏适当的激励,头重脚轻,积习难改,官僚营私舞弊等,早已经常被提及,还有一位美国作家批评一般俄国人只畏强权,不顾法律。其指责既如是层出不穷,则后面必有技术上之原因。以上所有弊病,可以综结乃由于私人财产权缺乏法律保障。如果人民普遍不守法,成文法只在装饰门面,“真正的法律”就是强权。
研究资本主义,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在历史上和非人身关系上的动机旨在将俄国现代化,与各国之维新与所谓进入资本主义之体制无异。这种组织与运动纯靠将低层机构里各种因素,造成一种统统能互相交换的局面,于是农业的生产与分配才能与工商业交流,然后全国的经济力量才能作最有效的通盘使用。(注:俄国的民主集中、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全部由官方指定生产和交换方式,一方面限制了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工资抵不过付出的劳动,劳动者越做越贫困,不如不做,俄国的经济始终难有大的起色,丰富的人力资源也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第七章 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长期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