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谢伦灿:从KTV看文娱产业转型
从钱柜的大规模关店到大歌星的全面退出,有人认为,KTV已经成了夕阳产业。但在线KTV企业频繁发力线下KTV,似乎又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这个行业的勃勃生机。
2015年2月,钱柜朝外店停止营业,至此钱柜在北京只剩一家门店,引发人们对于传统休闲娱乐场所KTV是否衰落的讨论。一方面是传统KTV频现关闭潮,另一方面线上KTV企业却在线下跑马圈地。唱吧自从去年12月开始布局线下KTV以来,半年多时间内已在北京开了13家分店。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线下实体KTV店面的转型,跟进潮流,增强可娱乐性,成了现在KTV行业普遍思考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谢伦灿教授就KTV现在所面临的困顿之境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给出了宝贵建议。谢伦灿教授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应树立互联网思维。这在对新媒体的研究调查中,中国传媒大学处理结果后也表明了这一点。
在新常态下,不管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还是应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最重要的就是要转换发展思路,树立起文化发展的新思维。
首先,文化产业发展要运用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其次是平台思维。文化产业发展要倾听用户的声音,按用户的需求去提供个性化的商品与服务,这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文化产品消费者是最普通最广泛的大众。关注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文化产业,生产真正受到普通大众喜爱的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需要拓展的新思维。此外,文化产业还应该重视兜售参与感和注重用户体验。互联网时代,用户不仅是购买商品,更渴望参与商品的生产过程。
从中国传媒大学谢伦灿教授的发言中,可以了解到,在互联网产业兴起的现代,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实体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一个可以让KTV摆脱现在困境的不错的方式,KTV从业者也更加应该从自身思考如何利用新模式,迎接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