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抱养这件事情的一些想法
我妈妈是外公抱养的。妈妈的一些小伙伴也有同样的经历,我的同龄人中也有,我还看着两个抱养的小婴儿长成了小学生。对于这件事,不能说有很深的感触,但还是有些许想法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妈妈是抱养的。大家对于这件事情并不忌讳。可能因为我妈抱养来的时候已经4岁了。妈妈说,她被送到外公(外公这辈子未曾娶妻)家的时候,外婆来看过的,怕外公他们对她不好。那时候家里有客人来,家里都会煮点心,就是各种面食之类的,到现在有时候去别人家里,尤其是有老人家在,还会很客气的要给你煮面,或者是各种煮法的鸡蛋。外婆来的时候,太奶奶给外婆他们煮了面,上面卧了两个鸡蛋。妈妈在外面玩耍回来,看到桌上的面,直接爬上凳子,将鸡蛋三两口就塞到了嘴里,然后就出去找她的小伙伴们玩了。外公家里对此没有说过一个字。每次妈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都觉得好庆幸。妈妈如果继续在外婆家,一定不会有这样的待遇。当年,嚼在嘴里的白米饭,都被外婆抠出来塞回了舅舅嘴里。
外公家里的条件也不好,但是对妈妈是疼爱的。那些年,谁家里都不是很富裕,妈妈还常把小姐妹们带回家里来各种打斗五(就是煮各种夜宵点心吃),将家里的面,地瓜粉,米粉等煮了分给别人吃,外公从没对此斥责过妈妈。虽然不能说吃好的,穿好的,但总归没有吃不饱穿不暖。
但是作为抱养的孩子,也是有烦恼的。妈妈年轻的时候,想要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但是每次只要一出门,外公就认为妈妈从此不会回来了,将家里的锁换掉,圈养的家禽送给别人。所以,妈妈年轻时,几乎未出远门。后来,妈妈与外婆家有了走动,外公对此也是很不满的。毕竟,外公抱养妈妈,是为了后继有人,不希望家门到此无后了。其实我对于这种为了传宗接代的抱养不是很能理解。但外公对妈妈,对我们都是很好的,所以妈妈也是很孝顺,为了当年的那份恩情,牺牲了很多。
妈妈的一位小伙伴也是抱养的。那户人家抱养她的初衷是怕将来自己的儿子娶不到老婆,希望她将来能嫁给她的哥哥(无血缘关系),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传宗接代。那个阿姨的童年没有我妈那么幸福,因为繁重的农活,毕竟外公家就一个妈妈,但是那个阿姨家里,还有很多兄弟姐妹,这样的家庭并没有办法给孩子们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更何况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当然那个阿姨最终没有服从养父母的要求,嫁给了别人,现在生活美满。
前两年认识的一个小妹妹,隔壁镇上的,很早就出门挣钱养家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她是本村一个阿姨的亲生女儿。那个阿姨当年生了两个女儿之后,还想再生一个儿子,于是将刚出生的二女儿送人了。这个阿姨最终如愿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儿子也上了技术学校。但是那个送了的二女儿,初中没有毕业就出门打工了。这几年,外出打工挣得钱,如数给了养父母家,帮家里盖起了新的楼房,帮助她的哥哥娶了嫂子,现在在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前两年,那个小妹妹和她的生母也算是相认了。应该没有称呼妈妈吧,但至少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曾经还听说,她的亲生姐姐,在上大学的时候还曾向她借钱。其实我一直都不能想明白,这样的口,她的姐姐怎么能开。难道他们一家,对于这个小妹妹,不应该感到亏欠感到愧疚吗?
妈妈那一代,迫于生计,需要将孩子送给被别人养。可是到我们这一代,为了生儿子将女儿送养,在我看来,是不能原谅的。我曾经和我妈说,如果我是那个小妹妹,我绝不会与生母家有所来往。当然,我不是她,我也不知道对她来说的感受是怎样的。
前几年网上也有看到过,有年轻姑娘生了孩子,将孩子卖与他人。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母爱是伟大的,不知道怎么将生孩子作为一个买卖来进行。当然也有受生活所迫的,可那毕竟是少数吧。见过两个小男生,现在都已经上小学了。事实上,他们两个都是现在的养父母花了钱抱养来的,但是两个孩子的现状却完全不一样。一个在一个正常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妈妈专职在家带他,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兴趣班。另一个是单亲家里,爸爸要工作,经常被寄养不同的人家家里,现在因为孩子不听话,自控力差,除了学籍所在地的学校,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他爸爸还要经常在学校陪读,怕他在学校闹事。
以前妈妈总是开玩笑说我是邻镇桥头捡来的,如果这是真的话,估计那里的桥头会生孩子,因为我的小伙伴们也和我一样,都是那里捡来的,因为他们的妈妈和我妈妈的说法是一样的。不能说被抱养的孩子的一生被毁了。但总是想不明白,既然不愿意养,那为何要生出来呢?也许生活有很多很多的无奈,也许将他送人是为了他好,可是那份属于亲生父母之间的血脉亲情去哪里了呢?
我们将来也会为人父母。亲情也许有时候无关血缘。但是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就应该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负责。生而不养,也许有苦衷的,但······就像考试,不愿意抄袭别人的,虽然我不保证自己做的是对的,但正确率至少保证在自己手里。孩子,我想也是一样的吧,自己用心去养育,总比交到别人手里要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