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驯兽师
作者:张根巨
中岛敦在《山月记》里面说,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猛兽就是各自的性情。在我看来,人是驯兽师没错,但是猛兽是别人的性情。
一个朋友被微博故事害苦了。一个博主发表的微博说,她老公开除了七个清华毕业生,在公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他半夜起来仍然给孩子喂奶,并且一喂就是两年多,辛辛苦苦毫无怨言,她盛赞自己的老公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人。
为什么说朋友被这条微博害惨了,他女朋友看到有这么好的男人,也在要求他半夜以后给孩子喂奶,并且说女权主义的男性就会这样做。正常男生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常女生觉得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两种事情合在一起就是偶像剧。所以我也理解女生看到这故事的心情,就像看见偶像剧一样,不知不觉的就想去争夺和男主角的交配权。
只是我觉得我朋友和微博故事里的人差距太大了,他连清华都考不上,可人家还开除了葫芦娃连队的清华毕业生,他怎么比?万一这个博主继续补充更新说,她老公其实是转基因的,可以自己分泌乳汁,所以喂孩子也从来不麻烦她,我这个可怜的朋友是不是得去趟泰国了?
当然他女朋友还是很智慧的,她说,我并没有在比较什么,只是希望他以后能为家庭做贡献。
我听到这里瞬间明白,这是一个典型的驯兽行为。
凭心而论,半夜给孩子喂奶并非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女人想得到男人对她的疼爱和体贴是正常不过的心理,在偶像剧得不到的东西,就要下手改造自己身边的人。很多人都是如此,谈恋爱的喜欢找潜力股,希望对方有上进心,在爱情中扮演着驯兽师的角色,她们可能喜欢瘦的,但是却只能找到胖的,目的就是把胖的变成瘦的,驯兽的过程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驯服一个胖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找个瘦的呢,她们的回答是因为爱情。
这不是爱情的真相,这是心理的真相。女人提出这个要求的论证方式是: 我想要XXX→有的人做到了→你没有做到→所以你得做到。这套逻辑本质上设计了一个游戏,叫做“你是不是不如别人”,好胜心强的人很容易抓起人家递过来的手柄,热火朝天的奋斗了起来。虽然这是管理上常使用的技巧,但在感情领域却会产生对驯兽师不利的因素:
其一,我们用“别人做到了”这样的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要求,而对自己的需求认识不足。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有,哪怕自己需要的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其二,我们通过这样的说法否定了对方的其他特质,把“爱不爱我”和“上不上进”简化到了“半夜喂奶”这一件事情上。
其三,比较本身无休无止,故事的男主角优秀程度绝对会层出不穷,除非对方全知全能,否则一定会面临失败的风险。把对方的自尊置于了一个危险的境地,本来就足够优秀的人,可能会为了维护自我,而不去参与你设计好的游戏中来,损耗的还是自己。
其四,我们在比较着对方,就意味着对方也可以比较我们,今天女生看到有的男人半夜喂奶感动不已,明天男生看到有的女人半夜做饭唏嘘不已,两个人都用故事的标准来要求对方,相处起来就是两个驯兽师拿着皮鞭张牙舞爪,标准有多高,鞭子就有多粗。
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里说,我感到自己既是牺牲品,也是刽子手。
最后,我们回到这个故事当中来,看到这个故事的人可能会羡慕这个博主(这也是博主的目的),我们可以先不去探究生活的真相是否如博主所言那般幸福,如果你也想成为故事的主角,至少也要清楚这样的游戏机制来让驯服对方是很愚蠢的。
Don t hate the player,hate the game。故事的男主角才是真正无辜的人。至少,真正的女权听到这个故事一定会说,凭什么男人半夜起来喂奶,怎么说也得和女人五五开。
而我听到这个故事就更奇怪了,男主角为什么要开除七个清华毕业生呢,他们影响你半夜给孩子喂奶吗?

你会不会经常翻一个人的朋友圈,看他发的每一条动态,想象他那时候的心情。
他发好笑的内容,你会点赞。他发苦闷的内容,你会安慰。
你知道,给他点赞的人很多,评论的人也很多,他未必能从众多的头像中,一眼就看到你,但你对此心甘情愿。只要他的生活中,曾经有你出现过的身影,这样已经很好了。
有一句话说:喜欢一个人,就会想方设法地打探他的消息。你会活跃在他的世界里,想尽可能地让他关注你。夸张到什么地步呢?他所有的朋友圈,你都可以倒背如流。
那些习惯性翻你朋友圈的人,一定不是因为闲,而是因为在乎。
想知道你最近的生活有了那些改变,想知道你最近沉迷于什么,又会因什么而烦恼。
但有些人,翻遍了你的朋友圈,也不敢跟你说一句话。不是因为胆小,而是觉得,与其硬生生的闯入你的世界,让你感觉到苦恼,不如就当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希望你能遇见一个人,你不再是他朋友圈的看客,而是他朋友圈中唯一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