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母,开始一场人生中最漫长的冒险

这两年,身边的女性朋友陆陆续续生了宝宝,成为了「妈妈」。
小编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她们一边说,不要着急要孩子,生了孩子没有自由啊;一边毫无例外成了嗮娃狂魔,分享宝宝的各种照片、小视频,简直是难以抑制的幸福,妞妞会走路了,贝贝今天第一天上托班….. 这是属于新手妈妈们的「甜蜜的负担」
而新手妈妈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烦恼
我担心自己做不好,不是一个好妈妈。 面对宝宝的哭、吃、拉、睡,我有点手足无措。 乳房喂养是不是更好?到底好在哪里? 宝宝这样子,是不是不正常? 老公白天工作,晚上回来就睡觉,也不管孩子。 老一辈的育儿经验,各种育儿专家的言论,科学的育儿理念,到底该听谁的?
………
而这些问题在一本书里,新手妈妈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一千个孩子,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种养育方式。
这本书并不是在讲授育儿「术」, 而是关于育儿的「道」。如果你看了很多育儿书籍,仍然感觉很焦虑,不知所措,那么是时候读读这本书。
大家可能听过「做60分的妈妈」,而这个理念源自于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的经典概念「足够好的妈妈」(good-enough mother)。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就是温尼科特爷爷的《妈妈的心灵课》。

相信作为妈妈的天性
养育一个新生命的确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本书在一开头就用细腻的语言给予妈妈温和而有力量的支持。
照顾宝宝是妈妈天生就会做的事情。平凡的好妈妈都可以开启并坚持这项惊人的任务,为小婴儿一点一滴地介绍这个世界,不是因为妈妈有多聪明,哲学家才需要聪明,而仅仅是因为妈妈深爱她的宝宝,并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作为新手妈妈,总是会受到来自周围医生、朋友、长辈的各种「指教」,被告知应该怎样养育一个宝宝。而这些看似善意的教导可能会破坏妈妈的天生直觉和自信。
温尼科特一方面提出新手妈妈确实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 “她需要熟悉而且信得过的医生和护士,为她提供医学和护理建议。她还需要丈夫的爱与支持,以及满意的性经验。”
另一方面强调着「妈妈」的独特价值,“她其实并不需要别人提前告诉她如何当妈妈,以及当妈妈是什么滋味,依我看来,最好的母亲养育来自妈妈天然的自我信赖和独立自信。”
这些话对于新手妈妈来说是多么贴心和令人鼓舞。
把宝宝看作是一个人,认识你的宝宝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和儿童工作以及母婴观察研究经验的儿科医生、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当然不只有细腻充满情感的支持性话语,还有着对婴儿、母婴关系互动的深刻理解。
他像是和父母聊天一样,细致地描绘着婴儿的世界,从喂奶、进食、消化、排泄到哭泣,这无论对于准妈妈还是新手妈妈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
迟早你会发现,躺在那边的小床的宝宝,找到了某种办法让你知道他已经排便了,甚至再过段时间,你都能隐约感觉到宝宝马上就要排便了。
而对于宝宝哭泣的解读部分尤为精彩,包括因满足而哭泣、因疼痛而哭泣、因愤怒而哭泣、因悲伤而哭泣,读懂宝宝哭泣传达的信息,就不用再纠结宝宝哭到底要不要抱的问题。
养育是一种关系,而不是育儿技术
温尼科特一直在传达「关系」的重要性,而不是育儿技巧。
养育孩子实际上是一种关系——首先是母婴关系,然后是孩子与父母的家庭关系,而不是什么育儿技术和指导。
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母婴关系,例如,关于哺乳的问题,是否按规定时间喂奶等规则并不是那么重要,哺乳就是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一种关系,“如果妈妈和宝宝之间已经开启了亲密的情感关系,并且进展顺利,那么妈妈就不需要太多的哺乳技巧。”而关于排便的清洗中也包含着母婴关系的发展,“重点不在于让宝宝保持干净,而在于响应宝宝对妈妈的呼唤。"
包括温尼科特在内的精神分析学派都认为,母婴关系是孩子和爸爸、其他小朋友,以及最后和整个社会建立起来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基础。而通过本书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妈妈与小婴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是如何影响宝宝的发展。
而接下来是父亲角色的加入,孩子与家庭的关系,爸爸到底起什么作用?妈妈如何让爸爸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最后则是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学校,孩子与老师的关系,老师与妈妈的关系,孩子与这个大千世界的关系。这些都在本书中一一展开。
父母陪伴孩子,直到孩子们走向外面的世界。而这本书可以陪伴新手父母们走过最初的育儿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