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的和解

近年来,父亲在我身上投入了太多心血,无论我做什么都默默支持。毕业之后我独自从西安跑到深圳,在深圳经历被用人单位鸽、火速换工作、辞职考研、回家考研、考完觉得不妙又火速回广深找工作、工作稳定下来,每一个历程都有他的支持和意见辅导。我藏了很多的私心,他感受得到,但始终不戳破。
即便他也会默默发一些家乡的招聘信息给我,暗戳戳告诉我可以回去,在我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甚至直接说“你赶紧回来吧,家里什么都不缺”。这么看来,我大概算是踩着他的肩膀,伸着手去够我自己的前途吧。
他不是个老人家,他才50岁,志在千里,又能学能拼。我和姐姐、妹妹都深深地敬佩他在45岁之后这几年的改变,并且引以为荣。如今我们三姐妹个个憋着劲向上走,暗暗以他为标杆。
我一度因为一些事情荒废学业,他们只以为我到了叛逆期,直到我自己回味过来不能荒废了自己,开始回头,也开始不再拒绝家人的关心。他感受到我的转变,试着和我交流,教我去爬山,给我灌了一堆鸡汤,很有用。彼时他也在自己的人生转折点挣扎,这些鸡汤大概是他当时深信的信条。万幸那一年我们都取得了还算满意的结果,我考上了大学,他的新工作步入正轨。当然,我们的性格和行事方式里还有很多弊病,不可能因为一时的努力就青云直上。生活和事业都还在经历坎坷,自我管理和对大环境的认知依然是渣渣。但是改变也是切实发生了的,现今也处于不断探索和调整中,这已经很难得。
现在,我是姐妹里唯一敢挽着老爸逛街,看电视的时候敢对他撒娇的那个。身为家中次女,我不如姐姐骄傲美丽,也不如妹妹可爱受宠,而是从小好脾气不记仇,大眼睛圆脸蛋,爱吃爱笑,永远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其实我大概很小就学会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对他人情绪准确感知,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心态和行为),以求父母长辈更多的关注和好感。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描述是,讨好型人格。但我不以为然,也许我的行为中真的存在“讨好”成分,但这是出于真诚的爱和理解,没有因为“讨好”而委屈求全。
相反我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表达诉求的能力,从小到大主动和父亲交流过很多次。小学时代和老爸吵架气不过,就拿旧作业本背面给他写信(因为别的本子还要交给老师检查😂),已经忘了吵架原因和信件内容,只记得那个本子当天就找不到了,我猜是爸妈收起来了。不愉快也过去了,我似乎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尊重。后来遇到事情也会主动打电话给他,说出我自己的打算,解释原因,请他给一些建议。
当然这样的交流演变到现在,就变成了我说,他听,听完告诉我:爸爸也没上过大学,我能理解的有限,你想怎么做,爸爸支持你的决定,要钱的话随时打给你。
虽然很棒,但是不免有些遗憾,我的引路人已经慢慢放开手,不能送我更远了。
写到这句,“放开手”三个字又引得我泪目。想到上面的婚礼照片,很难过他能陪我的时光有限。但是我也很期待那个时刻,我和父亲能在我的人生重要时刻,把感情宣泄出来。
而且我相信,即便我自己成家立业,他依然是我的父亲,我对他的爱不会停止。他对我的爱也不会停止,甚至可能延续到我的后代身上。或许他会期待让另一个小小的我,给他人生下一个阶段画上各种美丽的色彩。
我现在能做的,是为了他和还没到来的“小小的我”,也为了自我的成长,努力把每一步走得更扎实。
以上,爱家里每个人❤ 愿平安,健康





2019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