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奶奶
和其他大多数大城市一样,香港也有很多背井离乡来到香港照顾孙辈的奶奶们。我婆婆就是其中的一员了,在香港一住就是六七年了,有时我提议回陕西老家过年,她还有点不太想去,已经习惯南方温暖气候的她已经开始不能适应老家的冬天了。
婆婆是比较开朗的一位,适应能力非常强,在哪都能有一帮老伙伴。但朋友的父母里,大多数还是不太习惯香港的。老人家背井离乡,住房小,物价贵,语言不通,朋友少,真要像我婆婆这样能适应的,还是少之又少。(有朋友的父母只要计划来港,提前两个星期就开始失眠了,可见内心痛苦不是一般)。
内地老人们有个习惯就是喜欢饭后遛弯,在这里也保持得很好,饭后过后,婆婆就火急火燎地要出门去公园了,晚了没出门,她的遛弯几人组还会打电话来催。有时候几个人跟着音乐跳跳操,有时候是听一位老人读报纸,还有时候围着听两老人唱歌,对于这些老人们来说,最惬意的就是晚饭后这两个小时了吧。
公园里各式各样的老人都有,有从国外回港的内地老太太,有早年偷渡到香港的老爷爷,也有独自一人居住在港、每天必定拎着红酒的台湾老人,天南地北的都有,婆婆倒是有个能力,能和所有的人都扯上关系。她从小跟着父母的厂区迁移,重庆出生,湖北干校呆过,新疆和兰州生活过,最后又定居在陕西,嫁了山东人。即使新认识的人来自其他城市,她也能找到共同点(比如她有亲戚、好朋友或者同学在那),她的开朗助她在公园里闯开了一片天地,她回老家一段时间,总有不少老太太向我打听她什么时候回来。
我有时候路过公园,看到不少老人带着刚出生的宝宝在晒太阳,总有点“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感觉,想想当时坤舆也是从这么小,一点点在这个公园遛弯长大。曾经常逗坤舆的老人,这会儿也逗着这些新出生的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