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要-论集体记忆(哈布瓦赫)-导论 PART 10
第一编 社会的记忆框架
序言
068-069:在阅读一些关于记忆的心理学论文时,人们会惊诧不已,因为这些论文将人们视作孤立的存在。俨然要了解我们的心理过程,就需要固守在个体层面,以个体为首要分析点,斩断连接个体与其同时代人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纽带。然而,人们通常正是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了他们的记忆的。也正是在社会中,他们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和对记忆加以定位。
069: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回忆,正是因为别人刺激了我;他们的记忆帮助了我的记忆,我的记忆借助了他们的记忆。至少在这些情况下,记忆的唤起并无神秘之处可言。……我的记忆对我来说是外在唤起的。无论何时,我生活的群体都能提供给我重建记忆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确实,至少在某一时刻,我转向他人,并采取了他人的思考方式。
069: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存在着一个所谓的集体记忆和记忆的框架;从而,我们的个体思想将自身置于这些框架内,并汇入到能够进行回忆的记忆中去。
071:过去不是被保留下来的,而是在现在的基础上被重新建构的。同样,记忆的集体框架也不是依循个体记忆的简单加总原则而建构起来的:它们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式,由来自别处的记忆填充进去。相反,集体框架恰恰就是一些工具,集体记忆可用以重建关于过去的意象,在每一个时代,这个意象都是与社会的主导思想相一致的。本书的第三、四章,探讨了过去的重构和记忆的定位问题,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071:事实上,只是说明个体总是使用社会框架来记忆并不充分,必须将自我置于一个或多个群体的角度。何况,这两个问题不仅仅只是相互关联的——其实它们本来就是一个问题。人们可以说,个体通过把自己置于群体的位置来进行回忆,但也可以确信,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记忆来实现的,并且在个体记忆之中体现自身。所以,最后三章,即关于家庭、宗教群体、社会阶级传统中的集体记忆的研究,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存在其他社会和其他形式的社会记忆。但既然必须对自己的研究有所限定,我就将研究对象集中在了对我来说十分重要的社会群体。
一、梦与记忆意象
073:要进行回忆,就必须能够进行推理、比较和感知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记忆的完整性。但显而易见,在我们的梦中,所有这些条件都无法满足……
075:而一组记忆就像是一座大厦的墙壁,这座大厦被整体框架支撑着,并受到相邻大厦的支持和巩固。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此。梦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之上,而我们的记忆依靠的是我们的同班,是社会记忆的宏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