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放下执念,停止随波逐流!
之前写日本主妇的变态收纳,其中有一条留言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大意是:买那么多收纳盒,我还不如直接断舍离。

上个周末去s妹家,还没进门就看到她的鞋,已经从玄关溢出,即将奔涌出门。(os:你是蜈蚣精吗...)
长期以来,收姐一直在给s妹灌输收纳知识,但这家伙已经懒到根本不想动了,直接问我“有没有不用收拾就能变干净整洁的方法”。
拯救s妹,收姐只能使出懒人整理必杀技——断舍离了。
和收纳不一样,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从关注物品到关注自我。
断舍离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房间搞干净,而是通过收拾的过程处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发现自己的内心需求,喜欢上真实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需要考虑:当下的自己是否喜欢、需要并且适合这些物品,不用太在意这些物品是否还“有用”。
因为占用绝非拥有,放下才能拥有更多。

| 断舍离≠扔东西 |
那天我问s妹,你觉得啥是断舍离?s妹吃着鸭脖大手一挥:“断舍离嘛,不就是扔东西嘛!”(白眼)。
断舍离实际分三个阶段,分别是舍、断、离(没看过书的人通常会误认为第一阶段是断吧)。
- 初级阶段——舍
实际上,“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初级阶段——舍。
扔东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总有收迷留言给我说:“要是衣服也会坏就好了,这样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扔掉!”
我们常常无法割舍很多东西,可能觉得它还没坏、还有用,亦或是某个长辈朋友赠送,蕴含某种感情。
如果你把自己当做家的主人来看,就会发现这些物品本身也在占用我们的时间、空间。物品如果会说话,也一定会责怪你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却长期冷落它。
上次帮s妹整理衣柜,一口气又帮她扔出两大袋衣服,一开始她这也不让扔那也不让扔,整理完后s妹看着整洁清爽的衣柜,兴奋得差点扑倒我。
物品是一面能够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当你能勇敢迈出第一步将所有杂物清扫出门,站在开阔明亮的房间里,周围都是自己喜爱的物品,生活变得简单而纯粹,也会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 中级阶段——断
第二阶段:断——断绝不必要的东西进入家中。
s妹之所以月光族,就是因为总控制不住自己买买买。 打折促销时头脑发热想买的衣服 别人赠送却实在不喜欢的礼品 因为虚荣和贪念想要更多的鞋子包包 ...... 其实到手后才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是特别需要。
断就是要我们活在当下。当下不需要不喜欢且不适合自己的物品,都不要藕断丝连,果断断绝联系。不要让它们再重蹈覆辙,成为家中的杂物。

- 高级阶段——离
当你能够很好得做到断与舍,也就能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从而进入到“离”的状态。你会更了解自己的喜好,更清楚自己内心的需求。
曾经困扰你的那些杂乱的物欲也将随之不复存在,即使此刻的你孑然一身,也能平静坦然,保持心情愉悦。
到最后,我们也会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些人愿意捐出自己99%以上的财产,而我们却一直渴望拥有更多……

| 如何进行初级断舍离 |
断舍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与其说这是整理收拾,不如说是一场自我修行。
当身处混沌中的我们,想要开始整理时,面对眼前杂乱的家,常常一脸懵逼毫无头绪。就像写作时内心有很多想法,一到提笔时却发现思绪杂乱无章,不知从何写起。

☞ 头脑思考先行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大脑中理清思绪,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环顾家中的物品,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判断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然后作出取舍。
幸福,从放下执念开始。

☞身体行动实践
•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
有了大致思路,初次整理的人应该遵循选择上由易到难的整理方法。
选择自己觉得一看就是杂物很多的地方入手,把这个地方杂物彻底清理掉,做到完美。
比如阳台,s妹家堆满了废旧纸盒,不需要过多的犹豫,我们就能将它们清理出去。像是朋友送的礼物这种有情感牵连的物品,应该放在最后来做出抉择。

•大中小三分法
在扔掉多余的物品后,如何收纳整理,才能做到方便使用又整洁有序?
作者山下英子提出了一个对于选择困难症人群来说很好的分类方法。那就是分成三类,然后在每一类里做细分大中小三类,以此类推。

以厨房为例,可以将厨房物品分为食材、烹饪工具、餐具三大类。
在烹饪用具中,又可按大、中、小三类摆放在相应的位置,这样物品永远只有三类,整理的时候也不会混乱不堪。

•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其实这类似我们所讲究的“留白”,这样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一来空间不至于被物品全部堆满,给人以视觉上的琐碎繁复之感;
二来能够保持空间的舒适感,营造“空”的意境,让自己处于舒适、自在、可伸展的空间中。

•减少物品拿取步骤
比如我们要拿一件牛仔裤,如果步骤是【打开衣柜-再打开收纳盒-拿出-合上收纳盒-关上柜门】,至少需要5个步骤。
但如果衣柜下方有裤架,想拿,直接去拿。这1个步骤,是不是觉得简单又高效很多?
特别是在人很倦怠的情况下,如果家中物品存放都能尽量减少到1-2个步骤,物品的使用频率也会高很多。

断舍离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是一种长期坚持、断离物欲杂念才能达到的状态。
凡德罗有句名言:less is more,说的也大抵是这个意思。
关于断舍离的高级阶段,其实更多的在于对事/物/人/情绪上选择的智慧,收迷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另开一篇说说。
越长大越要学会做减法。 减去不必要的物品、物欲、杂念。 才会收获一个更真实、轻松、舒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