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里的一杯红粉羹
《中州集》卷十收录了一些不愿做金朝人却被迫滞留金朝的宋臣,有一个“朱奉使弁”,朱弁,字少章,官吉州团练使,金天会六年,即南宋建炎二年(1128),他被任命为通问副使,出使金国,遂遭扣留。金人强迫他做官,他假装眼睛瞎了,坚决不从。因为他装瞎装得极为逼真,哪怕有人突然用尖椎刺向他眼睛,他都能假装看不见而不眨眼,金人拿他没辙,就把他押到云、朔之地(在今山西)长期扣留,直到后来宋金议和,金国皇子降生大赦,才和其他被扣留的使者一道获得释放南归。《中州集》说他被留二十年,盖举其虚数,实则他是金皇统三年、宋绍兴十三年(1143)获释的,被扣留前后一共15年,也算得个南宋的苏武了。按《宋史》,他是徽州婺源人,还是朱熹的叔祖呢。
朱弁被扣留在金国,和当地一些文人有交往,写了不少诗。拘禁异国,还乡无期,如此悲苦艰辛的条件下,他还是比较惦记吃的,集所收录他的诗里涉及饮食的有朋友送黄精酒、自己用蔓菁(萝卜缨)做腌菜、第一次尝北方人用松树皮做的菜、朋友送他天花菜、自己做东坡羹……也是一枚很顽强的吃货了。蔓菁做腌菜的那首诗,我觉得很有意思。
此诗题目很长,《初春以蔓菁作虀,因忆往年避难大隗山,采蘋涧中为虀,虀成汁为粉红色,而香美特异,乃信郑人所言为不诬矣。今食新虀,因成长韵》,全诗如下:
藏蔬饱三冬,媚盘无靃靡。陈虀解束缚,冰雹散刀几。春畦芜菁苗,入眼渐可喜。青黄含风露,採摘从此始。持归作新虀,一饱竞鲜美。芬香溢肺肝,甘脆响牙齿。捫腹幽窗下,芻豢詎能比。忆昔避难初,窜身重嵓里。云烟昬具茨,老稚且栖止。燕兵大捜索,焚荡石牛底。脱命擉虎山,野哭纷四起。暮投山前店,茅栋例烧毁。潜伏窟室中,衣敝不盖体。妻孥坐相对,生意薄於纸。晨朝行涧中,采芹涧边洗。郑人夸此虀,他菜非所拟。氤氲投瓦盎,触鼻似兰芷。一杯红粉羮,析酲胜仙醴。乃知野人献,凉薄未宜鄙。今来滞殊郷,白首家万里。犹能对荤羶,咀嚼出宫徴。回思十年梦,争夺殊未已。饱食但谋身,吾顙良有泚。
单看诗题似乎是很乐观的,他说自己用蔓菁做了腌菜吃,忽然想起十年前,自己遭遇兵乱,避难河南大隗山,没有东西吃,采摘山涧里的浮萍做腌菜,榨出的浮萍汁液居然是粉红色的,颜色美丽,口味也很好,不愧河南人向他强烈推荐啊!诗里说蔓菁虀、蘋虀,也充满了夸赞的字眼,可是再一看背景,“燕兵大捜索,焚荡石牛底”,这应该就是北宋灭亡、北方沦陷的一幕幕惨剧,野哭四起,屋宇焚毁,诗人当时应该已经在北宋出仕(他是北宋进士),带着妻儿逃入山谷,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能采野菜充饥。他记得这一切的苦难,却也记得那一种美丽惊人的粉红色菜羹,在被拘金国十年后,“白首家万里”,有什么比得上当时和妻儿共同饮用的“一杯红粉羹”呢!他自嘲说,如今吃着异族的荤羶,我都能咀嚼出音乐的节奏来了!滞留异乡,去国万里,每天琢磨着如何吃饱肚皮,保全生命,我也只能汗颜啊!可是,我们知道,他如果想过得好一些,那也是很轻易的,只要背叛宋朝,答应在金国做官,荣华富贵就能降临,吴激、蔡松年,不都是名门仕宦之后,在金朝做人上人吗?
朱弁不是一个激烈的人,奉命求议和反遭扣留,他也不曾以死明志,而只是用较为“温和”的装瞎手段委婉拒绝金国的招揽。他的诗歌里也只是温和希望干戈平息,两国和谈,“安得四海春,永作苍生福?”(《炕寝三十韵》)据说他归国后劝说过宋高宗恢复中原,不过在金国时似乎没流露出如此理想(也有可能他写过如此诗歌,金朝人元好问编集却不会采用)。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年复一年在北国绝境里坚守下去?也许,昔年颠沛流离之际和妻儿共食的那一杯仙醴一般的红粉羹,也充当着他在困境中一抹决计不肯失去的温馨美梦,温柔的颜色和温柔的烟火人间,足以抵挡一切绝域萧条,风刀霜剑。
知北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抽象家族 (1人喜欢)
- 老鼠申冤 (15人喜欢)
- 署名张懋修谴责张四维的书信 (13人喜欢)
- 前驸马候选者的人生——张居正同年李先芳考 (10人喜欢)
- 被吏部尚书搭救的典史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