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硬笔书法学习中的两个拦路虎
所谓书法,指的是“书法家书写汉字的方法”。至于为什么是“书法家”的,是因为几千年来,经过无数时代的论证,得出了“书法家的字是好的、书写方法是好的”这两个公理式的结论。
对于硬笔书法来说,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例字和示范书写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时间一久,学生就写成了老师的样子。所以于老师,则必须要求例字精准和示范的正确。结体与笔画,缺一不可。但凡有缺,则一定会在学生身上放大。
在初级阶段,以5~8岁的儿童为例,教学的重点并不是笔画,也不是结体,而是如何“发力”。此间有两个“拦路虎”,皆与发力有关。
第一个拦路虎,是握笔的力度。
在书写中,坐姿与执笔,包含了“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指实掌虚”这五个关键词。但另有两个隐藏的关键词,一个叫“自然放松”、另一个叫“支点稳固”。
一般说来,儿童对笔都不大熟悉和控制不到位,这两个原因促使他分外地用力握笔。如此一来便坏了“指实掌虚”和“自然放松”。用力的直接结果是导致紧张,紧张的结果是格外用力。并导致了支点的移动。
求一个支点,并保持不动,这是书写的基本原则至一。握笔用力或太紧,便失了平衡,支点所需的支撑力量便不足,如此才导致了支点的不稳或移动。解决办法很简单,轻轻捏住笔就可以了,不要太用力。
第二个拦路虎,是行笔的力度控制。
大部分儿童在书写过程中,会均匀且用力地书写,妄图用固定的速度和较大的力度写出完美的形状。没错,我用的是“妄图”这两个字。除去大字外,我难以想出哪个书体或笔画需要匀速用力地书写。
此间的错误,在于“匀速用力”。即便是成人,不经过大量的训练,也难以做到“匀速用力”地写好字或笔画,更何况是孩子了?
书写的速度,在于慢与快的结合。慢时力重,快时力轻。慢是为了快而进行的蓄力,快了之后要慢下来把力量收住。可以简单将书写定义为“顿笔”与“行笔”两种情况,以横为例,首尾要顿,则慢而重,中间行笔快而轻。所以,是“慢—快—慢”的书写节奏。
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对“慢—快—慢”的书写节奏进行解释,“慢”是为了思考,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而“快”,则是思考的结果。仍旧是以横为例,起笔顿时,需思考行笔的方向和收笔的位置,然后行笔,然后收笔。这就是我说的“带着脑子练字”。
当然,“匀速用力”是可以做到的,那是建立在掌握了发力方法和大量的练习之上的。想要把字写好,力道是很关键的。但凡事皆不能一蹴而就,想要写出有力量的字,除了要理解并非全盘在“用力”之外,还要懂得如何“用力”地书写。
那么,如何“用力”地书写呢?如何把力量写到字里呢?如何写出带有力量感的字呢?
其实很简单,这是一个变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即由轻到重的反复练习。先从轻轻地写开始,然后学会慢快慢的发力方法,然后再逐渐地加重力道。
书法,是控制笔在纸上留下完美形状的方法。
© 本文版权归 沈之和986位...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ke x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11 01:11:59
沈之和986位...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梦中的......(又活35) (5人喜欢)
- 春天你好呀(又活34) (13人喜欢)
- 我好像失去了一个超能力(又活33) (3人喜欢)
- 你好,2025.(又活32) (7人喜欢)
- 致敬漫长的2024(又活31)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