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未说完的话……崔雪莉做错了什么
2019年10月15日看电影《小公主》的时候恰逢一个悲剧的发生,10月14日,在中国享有极高知名度的韩国女歌手、演员崔雪莉被发现在家中身亡,尽管目前还无法得知其去世原因,但据其弟弟兼经纪人透露,雪莉患有严重抑郁症。对于雪莉的去世,韩国不少媒体认为,雪莉的去世和网络暴力有极大的关系。韩国媒体在报道中称,这些年来雪莉一直遭到网络的恶意评论,甚至有造谣者多次传雪莉自杀,她的恋爱、着装也曾遭到不少网友批评,这也导致其在15年8月退出女团组合f(x)。韩国媒体甚至称,谣言使雪莉的职业生涯陷入困境,“她成为韩国流行乐坛最严重的网络欺凌事件的受害者。”

15岁出道,10年后,在25岁的美丽年华,她选择了彻底诀别。

1994年出生的崔雪莉,在韩国是受人喜爱的童星。她乖巧甜美,被称为“人间水蜜桃”。2015年雪莉退出偶像团体F(x)独自活动,渐渐表现出不符合“甜美”人设的一面。她的穿衣打扮变得性感媚气,与她清纯的面孔结合后,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气质。上一次她出现在中文网络的热搜当中,是因为“No Bra”言论。雪莉不喜欢穿内衣,认为内衣只是装饰,穿不穿是自己的自由。但社会容纳不了她的“真”。当夹杂着恶毒攻击的批评之声如潮涌来,雪莉照片看上去发得更“变本加厉”。
有粉丝拔出了雪莉的INS的小号,上面有很多雪莉画的画像,其他一副流露着痛苦和无助,恐怕也是雪莉真实的内心映照。

人设固然是可以打破的,但是替代的新的人生也要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文化工业从来不是秩序的反抗者,而是维护者。娱乐公司塑造艺人的人设正是迎合大众的喜好,一旦艺人挑战大众禁忌,引人不快的“缺点”都会在网络上无限放大。而崔雪莉和韩国的文化传统有些不融合之处,在她脱离了束缚之后显得更加格格不入,可悲的是雪莉的无所畏惧又缺乏内心的成熟和练达,她一方面挑战主流,一方面又求大家疼爱,也就难怪她展露的所有锋芒,都化作一根根刺,被恶言恶语弹回。
雪莉用死亡,唤起了大家对网络暴力的关注。 扪心而问,谁又有资格对“不完美”判刑呢?很多人在网络中诋毁他人,只是出于情绪宣泄的目的,想不到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或许就是日常语言暴力的“平庸之恶。雪莉的出格与“不完美”,为她招来恶言恶语是既定的事实,恶评与争议促使她在采访中情绪不稳定,同样是既定的事实。而雪莉的重度抑郁,与她遭受的网络暴力不无关系。当然,对悲剧的思考,不能停留于“雪崩了,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批判,这句话依然只宣泄了不忿,没有触及更本质的问题。
为什么文明与技术发展到现在,我们变得更容易“恨”一个人,更容易用言语攻击一个人,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个人用言语“判刑”?除了网络的匿名性降低了语言暴力发生的门槛之外,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凯斯·桑斯坦在《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中所阐述了网络的存在为何会让人走极端:当人们身处持相同意见的群体当中之时,信息的交流佐证了彼此的观点,更容易滋生极端的想法。互联网因为巨大的“回音壁效应”而成为极端思想的温床,而极端,正是“宽容”的杀手。对于雪莉的网络言语暴力,看似是个人行为,实际是社会性行为。它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整个社会协助那些匿名的施暴者完成的。网络技术提供了匿名的可逃离指责的空间,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禁忌为对雪莉恶语相向的行为提供了合理化动机,而暴力群体对思考的集体拒绝,导致他们无视雪莉的悲伤和愤怒。
思考能瓦解仇恨、激发善良,拒绝思考则滋生日常之恶。最后,愿雪莉安息,愿世上减少“雪莉们”的悲剧,说不再有是虚伪的,愿我们都能保有一个愿意思考的灵魂。
永远爱你们,我的田田,我的稳稳,我的两位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