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画室:联考遇到色彩陶罐的话如何表现
历年的色彩高考中,陶罐是最为常见的考试内容,但常见的题材并非是最容易表现的题材。
我们在作画之前,应先了解其特点:该类物体造型粗犷而厚重,色彩含蓄而稳重。
它们的质地又可分为上过釉的和没上过釉的两种。
上过釉的陶罐表面富有光泽,反光较强,高光亮而明显,表现时用色要饱和、浓重;
没上釉的表面粗糙,反光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用色可适当干枯些、凝重些。
画法的表现要领:
1.观察该物体,分析其属性,有意识地归纳块面关系。
2.用简单的线条勾出物体大体的位置和形体结构。
3.依据光源的变化分清物体的明暗关系。
4.从暗部着手铺出物体的颜色,亮部相对用色较纯较亮。
5.将物体分清层次,亮、灰、暗部三者之间的变化应明确自然。
6.加强物体的塑造,注意物体质感的表现。

许多考生容易把陶罐画得很“板”,此弊病的产生主要是在绘画过程中用色过于单调,边缘线缺乏变化等。要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应多注意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以此来丰富陶罐的色彩变化。
在用笔上可先用大笔平铺陶罐,然后用摆、扫、点等笔触对一些重要部位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处理;在颜色的调配上切勿过于均匀,要带有一定的余色;在边缘线的处理上,可在陶罐的边缘部位适当地找一些环境色,那么陶罐的边缘线就会变得生动。
深色陶罐在亮色背景中时,它的边缘线处理可能会比在其它环境中难度偏大。在处理边缘线时多找一些环境色,边缘线可带有衬布和周围物体的颜色倾向,这样的处理可使其富有一定的过渡,从而减弱了物体间的反差,增加画面的生动性。
罐子的口部:质感展现的关键部位。
罐子的颈部:空间层次的表现着眼点
罐子腹部亮部、暗部:形体塑造的主体部分,明暗转折应自然、有序,其笔触行走于形体之上。
重 色
此器皿为棕色上釉陶瓶,在塑造时,首先,可以将其形体概括归纳为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如不同形状的圆锥体;其次,务必要赋予该棕色陶瓶一定的色彩倾向,使其与画面的色调相协调,颜色要透气,不可太闷,最终做出光滑、坚硬的质感。
该棕色酒坛为最为常见的陶罐,在刻画时,掌握好其形体关系,分清受光的亮部和背光的暗部,并注意冷暖关系的区分。若想使该陶罐更为出彩,需重点刻画罐口和耳朵,把它们交待清楚,不可含糊,分清这些较小的块面转折的关系。
浅 色
浅色陶罐由于其自身色调较浅,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应先掌握其基本外形后把大的颜色关系(亮部、暗部、固有色的报告颜色倾向)表达出来。下图中的浅绿色陶罐较为常见,其形体较为简单,类似球体,所以可以根据球体的塑造要点进行表现。注意其大的体积关系以及面与面的转折与衔接。调色时不可掺杂过多颜色,否则容易画得太花,应找准其本身的固有色,再根据物体所受周边环境的程度去表现。并注意罐口的表现,应浑厚而自然。塑造时整体的用笔要灵活多变,使其更富有变化,更具美感。
刻画该浅绿色陶罐时,还要注意绿色不能太“粉”、太“生”,把握好颜色的通透度,并能体现出罐子的厚度感。
白色瓷瓶瓶身的不同部位用的“水”和“粉”各不一样。瓶身中间部分较实,颜料较为饱和,瓶身边缘部分较虚,用笔蘸上少量较干的颜料沿着边缘线快速刷出。
浅色陶罐由于其本身色调较浅,受周边的环境的影响较大,应先掌握其基本外形后把大的颜色关系(亮部、暗部、固有色等颜色倾向)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