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说保|寿险怎么买合适?看看你掉坑了吗??
寿险是以人的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一种保险,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一般而言,寿险的功能主要在于保障家庭支柱的家庭责任,以及财富传承和筹划。寿险的保险责任非常简单纯粹,是对家庭爱与责任的最好诠释。

寿险也被叫做“死了都要爱”的保险。
定期寿险是最纯粹的保障性产品。对于普通人来说,购买寿险主要是为了防止家庭经济支柱身故后,家庭失去经济依靠,所以保至60岁就足矣。
60岁后就很少赚钱了,对家庭的经济责任少了很多。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这个时候的“身故”对家庭财务上负担没有那么重。
60岁之后可以选择终身寿险,若在80岁后身故,可以给子女留一笔钱,更多的就不是保障的目的了,而是把资产用保险的形式传承给后代,规避遗产税。
那么,有的朋友会问。为何不直接选择终身寿险呢?这样不管怎么样都可以赔付啦!
终身寿险的缴费比定期寿险的贵,杠杆没有定期寿险的高,经济压力小的人(可以理解为不差钱的人)会比较适合买终身寿险,土豪随意。
终身寿险承载更多的是一种财富的传承。所以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定期寿险才是最能满足他们风险需求的保险产品。

两全保险是人寿保险的一个基本险种。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如果被保险人身故,则赔付身故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到期仍生存的话,则赔付生存保险金。
两全保险的生存保险金和死亡保险金的赔付金额是会有差别的,一般死亡保险金为约定保额,生存保险金为保费的一定百分比。
年金保险是一种特殊的生存保险,通常也会被划入寿险的类别。年金保险以被保险人生存为支付条件,只要被保险人没有身故,每年都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钱。由于具备理财、子女教育储备、养老等功能。

买寿险可能会存在哪些误区呢?
1、意外险可代替寿险
寿险和意外险听起来都是保“身故”的,但是意外险又非常便宜,所以很多人认为买意外险就能替代寿险。这实际上是一种理解上的误区。意外险,顾名思义只有“意外”情况才能赔。比如交通事故、溺水、火灾、失足等,这都属于意外情况。但“疾病”不能算在“意外”行列,虽然“疾病”在我们常识里认为是意外发生的,但在保险中,意外和疾病是两个不同的情况。寿险,是不论意外导致还是疾病导致的身故都能赔付。
2、重疾险里含有寿险就行了
很多线下销售的“寿险”和“重疾险”是捆绑在一起的,而且通常都是保终身的,所以保费也贵在这。一方面让大家觉得,重疾险就应该带“寿险”责任;另一方面,其实也让消费者都必须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重疾险或者寿险。
事实上,这本是两种不同责任的保险,只是在设计产品时,把它们放在一起了而已,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对重疾险认知的一种“惯性”。实际上,重疾险中含有寿险,两个责任是只能赔付其中一个的。所以,带有身故责任(寿险)的重疾险可以买,但是最好不要指望它作为你的寿险保障,建议还是单独购买定期寿险比较好。

保额怎么选?
首先解释一下保额是什么:就是投保人在保障期限内去世了,保险公司应赔付的金额。问及这个,你是不是会想,当然越高越好啦!但是想一想保额越高的产品缴费也会更贵,瞬间就被拉回现实了……
所以,多少的保额合适呢?这个其实是一个比较私人、个性化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但是还是有一个测算公式的来帮你大致规划一下的:保额=未来十年维持家庭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家庭现有存款。
维持一个家庭十年正常运转需要的费用需要考虑哪些呢,大概是:这十年里的日常开支+子女教育费用+债务(房贷、车贷等)+赡养老人的费用,这些都是要涵盖在内的。
写在最后
保险的意义在于“保”,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规划和保障,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充足的“备胎”,但最好永远都不要用到!
推荐你一个简单轻松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