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媒介环境下观众内心期待视野更迭
今年的国庆档可谓是呈三国鼎立之势,票房差异的背后或许展现了观众“挑剔”眼光的电影期待......
何为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字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

今年国庆档的最大赢家《我和我的祖国》属于剧情短片式合集,但剖析其内壳,历史、热血、感动及爱国的整体情绪时刻包含在影片中。在创作过程中,七位导演在带有个人风格的前提下,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小大正的叙述,小人物,大事件,正能量,尤其在后续反馈中,徐峥导演的“女排”更是获得了一众赞转评。
在笔者看来,是因为人物够小,事件够积极,而在正能量的表述中,却巧妙回避了女排精神,没有大篇幅的讲述女排,而是通过把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的比赛作为一种人物发展线索,有起因,有高潮,有结局。节奏抓人。通过小男主冬冬的视角,展现了在上海弄堂里。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却又感人至深的回忆。在“女排”中,巧妙描述了孩童世界下的纯真情感,十分的有生活气息,让一大票影院观众受用,直呼冬冬抓住了他们的情感诉求,似乎忘记了自己影院的初衷,是要感受国家强大祖国繁荣。在这些历史事件的精确描述中,可谓十分讨巧。
在影片上映的随后评述里,陈凯歌导演似乎受到了最大的“恶评”,成为众矢之的。观众似乎把矛头指向了他的主角之一,陈飞宇以及导演本身的叙述方式,认为把一大一小毫不着调的事件凑在一起不和逻辑。在这样的献礼片中,此片似乎是最不符合观众逻辑,借助航天来探讨贫富差距,有人能进入太空,有人还在为看病穿衣发愁。笔者不想探讨电影好坏,想说的更多是市场以及观众就是那么残酷,一旦没有触动到他们的high点,随之而来的就是不买账,无论你之前的光环有多少。
在其他五部的叙述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打了各式各样的牌面,无论是演员精湛演技还是事件场景的震撼回溯,都完成了各自时代的历史事件讲述。

排名第二的《中国机长》,票房紧随其后,也是圆满完成了前期任务。“挑剔”的观众认为,事件比《萨利机长》精彩,而剧情展现却不尽人意,但大多数观影观众还是给到这部电影票房好评。本影片的定位在剧情、传记和灾难,在特效方面做了很足的功夫,导演刘伟强当时第一时间去洛杉矶找到了专业的特效公司,来给观众视觉效果做到保证。很多电影观众走入影院是抱着好奇态度,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自然会有众多人对此片抱有期待。且在导演选角方面,袁泉可谓立了大功,观众不忍薄待这位眼神柔韧、纯净的中年女演员。
在剧情叙述上,很多观众在面对剧情节奏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认为关晓彤那条线以及后面影片的叙述中出现了问题,有点画蛇添足,有点过于煽情。在面对如此优秀题材时,观众是抱着很大期待去观看的。但本身题材本身就已胜过一筹,但不是推崇题材决定论,但好的题材确实可以为票房和回馈有更大的保证,无论后续评论有多挑剔,在剧情本身已经胜过了一大半。《中国机长》在导演、演员的加持下,完成了本次创作人物。在影片的宣发环节上,发行公司更是吊足了观众胃口,抛去演员本身自带流量和话题外,在宣传上制造话题,提出battle,也不乏为一种宣传手段,别出心裁的飞机发布会,地铁公交的流动广告位,真实人物的事件采访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电影上映制造悬念。

电影《攀登者》在此次battle中效果不尽人意,虽然在前期宣传也是各种出招,捆绑吴京章子怡CP,章子怡加盟电影担当女主,张译的优秀演绎,加上胡歌、井柏然等人气,再加之吴京本人自带网感,得到了很多青年观众的喜爱,使得大家对本片抱有期待。此片为剧情冒险类电影,题材也属于国内首次,按理说票房可以更高,市场接受好评度应该够高,但不尽人意的结果,可能是在于在类型片和爱情片上都差点意思,文戏坍塌,武戏生硬。都没有很好满足了电影观众。
在之前电影中,人们看到了各种英雄拯救世间故事,可好莱坞有好莱坞的叙事套路,硬搬可能会在中国造成水土不服,一两部电影的成功并不能够完全摸透观众的电影脾性,应在不同阶段,了解适应并引导观众走进情节。
笔者认为,电影是电影创作者的艺术,但也应该是电影观众的集体狂欢,在创作和评论甚至是票房上得到平衡,关键在于走入普通观众的电影心里期待。如今时代的观众,已渐渐走入了反套路反模式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先了解内心期待才能更好的在创作中把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