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共汝饮

《大明王朝1566》中有一集,吕公公带酒邀严嵩和徐阶共饮,以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可惜徐阁老不肯妥协。事后嘉靖皇帝知道了,念出了两句印象极为深刻的诗: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看来能用金杯喝上酒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动不动就要动刀子,要了对方酒友的命! 大凡喝酒,用什么样杯子还是很讲究的。在我的家乡,某鲁西南的一个乡镇上,春节前的集市热闹非凡,卖酒杯的可少不了,最大的二两半,依次递减,二两,一两半,一两半,一两,再小就是半两五钱的小酒瓯……一座宾客,首要倒酒,不管是否能喝,用的杯子自然是最大的。一瓶酒多为九两的样子,倒满四杯还差一些,开另一瓶继续倒。主家至少搬出两箱酒放到桌边以示家中不缺酒,大可尽情地喝。一箱酒有四瓶装和六瓶装的区别,酒是管够的,一桌菜肴,可以从中午开始喝到下午,人多时,一桌十来个爷们,到后面没几个不扶墙而行的!当然酒的度数不会太高,大多是中度酒38度或42度。酒的品牌分为全国流行酒和县域品牌酒,不夸张的讲我们那每个县城都有一家在当地有名的白酒厂。若是有亲戚来,叫上陪酒的,至少留一人半醉,其他人统统喝醉。这种喝醉酒的酒风,随着酒后交通事故的增多以及开车的人的增多而逐渐消失。大家不再一味劝酒,知道开车来,喝些饮料就好。 喝酒至少要有两人对饮方好,一人独酌却是喝酒的最高境界。落寞之时,也曾尝试一人独酌,奈何奈何太过辛辣,我竟喝不进酒的味道,便吐掉了,看来这最高境界我是难以达到了。若是对饮,花生米一盘,凉拌黄瓜一盘,荤菜嘛,凉拌猪头肉最好。半斤八两过后,似醉非醉之间高谈阔论,忆往昔峥嵘之岁月,直入无我之境;若再喝些,那便不妙,昏昏沉沉,天圆地方,恍惚间灵光乍现,竟看得宇宙黑洞之所在,如此喝断了片,这个世界真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呀…… 杜甫老先生是喜欢喝的,家里来了客人,还不忘叫上隔壁的老人家一起喝上一杯;诗仙李太白更不用讲,兰陵一碗,就让他将他乡认作了故乡了;苏东坡虽喜欢喝,但听黄山谷讲,苏老先生酒量不咋地,喝点就醉,醉了就睡,睡了就打鼾,醒来抓到纸就胡乱地写,写的还真他妈的好看!黄山谷写草书时却不饮酒,别人是醉草,他是醒草…… 不知道这些人喝酒是用怎样的杯子,一定不会是金杯啊!且不管如何醉了就好,痛饮读离骚。 醉过方知酒浓,醉酒这件小事,因人而异,一旦开始喝,就走向了醉酒的深渊。并不是所有醉酒的人都会像史湘云那样,卧到芍药石中酣睡,且吐出“泉香而酒洌”的醉话来,殊不知大多数人将胃都吐了出来,可还是醉。酒精已然达到了在血液中浓度的峰值,肝脏分解的速度有限,任你吐再多,还都是醉酒的状态。于是,有人醉了喜欢睡,有人醉了喜欢哭,有人醉了喜欢跑,有人醉了喜欢得瑟,最令人讨厌的就是有人醉了喜欢撒酒疯,这都是身体解酒的本能方式。某一次年会醉后,我解酒的方式是讲了一大串自己都听不懂的语言,仿佛在与外星人交流。年初的电影《疯狂外星人》的结尾,那位来地球建交的外星猴哥不也泡透喝醉了,临走说了句“都在酒里了”,打包了所有的酒……可惜顶着一“山东人”的身份,不常醉啊!若有人问能喝多少,我们只能回答这要看下酒菜了,要是有大葱炒鸡蛋,别人能喝多少,我们就能喝多少!这些年真是难得一醉。 最佳的醉酒状态莫过于微曛,半醉半醒间会想明白很多事情。自然这种微曛状态常因对饮而打破。一人独酌时比较容易微曛,奈何我一人时不喝白酒…… 人生不易,常有不好之宴,难吃之饭,难喝之酒,却不得不强颜吃喝,空长一身肥肉。若要尽兴,必饮酒于高楼之上,必饮酒于山水之间,一壶浊酒,古今一笑。再有高昂兴致,寻古人之迹,游于赤壁之下,喝的开心时,拍打着船帮子高唱:漂亮的姑娘你在那天上!
-
沐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0 08: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