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无限生机》剧评:生机无限,选择有限
借用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名句“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套用在话剧《生机无限》上,也是相当的适用,而且,还可以加上一句:生,还是死,答案就在我们心里。
舞台设置非常简陋,舞台挂幅上挂着醒目的“急诊”两个大字和红十字标志,还有把整个舞台都遮挡起来的薄薄的一层象征着急诊室大门的纱质大门。里面的道具也就是几个白色的座椅桌子,可以拼凑成不同形状的座椅桌子,道具少,功用却不少,先锋剧场,舞台道具简儿化之,不能简略的是人物和剧情,舞台越简单,人物呈现,越复杂。
这是北京东城区一家普通医院的普通的急诊室,发生的普通的生老病死的故事。可是普通的故事,集中在一个舞台上呈现给大家,那就是不普通了。
故事人物:
四位急诊医生李秉涛、乔安娜、王东枫以及实习医生宋宇,
一位护士李佳颖
一位实习护士包雯雯
一个护工包师傅
一个病人吴奶奶
一个没有名字的病人家属,也是医生家属
人物不多,故事却不简单,有病人家属面临病人死亡时的决绝冷漠,甚至不如朝夕相处的护理人员因为病人的离去伤心痛苦,有医生面对病人生死离别时各种不同的观点感受,有医生面对儿女生死表现的悲痛与理智,也有护士面对家人死亡表现的脆弱与绝望,更有医生自己面对死亡时的那种从容和高尚。大千世界,面对死亡与离别,有多少人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正如李大夫所说:我们不怕死,是怕等待死亡。
面对病人,医生有更多的理智,但不同的观点也是针锋相对,难以统一。作为医生,他们全力以赴,以抢救病人生命为天职,可是,在看到病人只能靠着呼吸机在重症室ICU生存,无质量的生活时,矛盾产生了:是维持治疗,让一人生病,全家拖累,甚至陷入经济绝望的困境,让人间产生第二种悲剧,还是 放弃治疗,让病人有尊严的选择离开?这是个问题,还是个破难解决的两难选择。
让人感动的是,这种两难选择,只是在医生面对病人时会产生的,他们为了病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可是,当他们面对自己的亲人,面对自己得了重病,是放弃治疗,还是躺在重症室做个花着大把银子的植物人,他们的选择却不约而同的一致:不要受罪,去过无质量的生活(不让自己受罪,不让自己的孩子受罪),好好陪陪家人,过好最后的日子,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更需要他的人,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何等的无私伟大!
《无限生机》,看起来有无限的生机,可是,当这种生机是在重症室里没有质量的生机时,何去何从,每人的答案都不相同,就像剧中所说的,都说感同身受,其实没有谁能够真正的感同身受那个生病的人,我们怎么能感同身受他的 痛苦呢,我们怎么能感受到他的无助和绝望呢,不能,我们永远只能是外人,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我们的亲人、朋友、家人,却在为他们的生死做权威的定夺,这样对我们的病人公平么?可是,这种不公平,我们的病人,还有能力替自己做定夺么?
故事没有给出最后的答案,也无法给出,但没有答案就是最后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观点不同,都是从爱的出发点出发,无限生机,就有了无限种可能。
我们无法决定别人的看法,但能够决定自己人生的时候,还是自己做个选择,让家人尊重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观点,我是比较认可的,我自己也在网上报名了遗体捐献,一个人,如果到了没有质量的生活时,不如安详的走掉,把自己的遗体奉献给医学界,也算是给社会做了最后一次贡献。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仿佛跟着剧中的人走了一遭生死轮回,当初工作人员给我们发纸巾时,还觉得有些好笑呢,多大年纪了,早就没眼泪了,可是,在黑暗中看到乔医生在手术的煎熬中思念得了脑瘤的女儿时,当还是实习护士的包雯雯在哭喊着护工爸爸鲍师傅,一边含泪吃爸爸包的茴香饺子时,泪水在黑暗的掩饰下肆无忌惮的流淌着,剧场里充满了低低的抽泣声。
可以说,这样的剧情设计,虽说有些压抑,尤其是在病人急需治疗时,医生护士们不管自己有什么重要的事,立刻进入备战状态,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去,瞬间,舞台上就传来了紧张的手术室繁忙却又有序的声音。其实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成功的,它激起了人们对生死的认知探索,对人的生死定夺有了更深的理解。演员们的演技也是赞美有加,非常真实、感人,中间也有比较有趣的画面,苦中作乐,人生就是这样,有苦有乐,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有几个情节,感觉不是特别的符合实际,也不是严苛的定论,就算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吧:
故事为了增加戏剧性、紧凑性,把一对父女、一对兄妹,还有一对恋人都放在这个小小的急诊室里,故事性到是有了,只是,这其中的亲情爱情也太多了点,好像急诊室就是个小家庭一样,感觉不是很合适。而且,李采涛也口口声声说当医生的绝对不建议自己的孩子再当医生护士,因为太苦太累,可是,他自己就有妹妹也当了医生,他的父母为什么就愿意让他们做医生护士呢?这不是自相矛盾么?而且,剧中的李采涛已经是40多岁的“老油条”了,在他重症进入ICU时,怎么没有老婆孩子来看望他呢?莫非没结婚?他妹妹都找了急诊室里30多岁的同行王东枫了,他还没结婚?也没介绍他的家庭,挺奇怪的。他妹妹看样子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都开始和30多岁的小伙子谈恋爱了,也没说他忙得连恋爱都谈不了啊,感觉这个剧情设置有些不合情理。
不过,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明确了的,“生命高于一切”“nothing is impossible.”这样的观点是有前提条件的,生命要是“有质量的生命。”“没有不可能”那是尽力挽救有质量生命的可能性,没意识没思想的躺在重症室里的植物人,这样的生命,也许,亲人会不舍得放弃,在我个人看来,如果是我,放弃也罢,不只是为了不给亲人增加负担,也是给自己留有尊严。
无限生机,选择却有限,生还是死,答案,就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