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看见的智慧与改变的决心
相比于复杂的政权斗争,《教父3》的一次谈话在我脑中刻得最深。 垂暮之年的麦克•柯里昂由于政权斗争去找教父,后者捡起了水池里的一颗石头。

看见已经很难,真正直面并改变更是需要决心。
最近在读村上春树的《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发觉村上君在温厚的外表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勇气与坚韧,能就看见并改变。
书中说到了云,讲到了河流与河上的船。他能看到空中云的形态,“云朵不过是匆匆过客,它穿过了天空,来了去了。唯有天空留存下来。”;看到了缓慢流动的河,“河流却仿佛没有变化,依旧保持昔日的姿容。滔滔流水向着波士顿湾无声地逝去,浸润了河岸,繁茂了绿色的夏草,养育了水鸟,从石造古桥下穿过,夏季映造着蓝天白云,冬季则漂浮着冰凌,不急不躁,无休无止,仿佛通过了种种考验、不可动摇的观念一般,只是默默流向大海”;河上划船的人,“查尔斯河是一条划船比赛圣地一般的河流,永远都有人在河上划船。我仿佛跟他们竞赛似的跑着。”
村上春树是个很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的人。“率真而积极地吸收各色各样的东西”、“只管埋头跑步”、“只将意识集中于如何把两条腿轮流甩到前方去,除此以外,眼下不再有迫在眉睫的事儿”,在书的开头前几篇里,这样的描述出现过很多次。
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也是为此,他对于马拉松比赛的历程有自己的理解,“二十多年已经逝去,我也跑过了几乎与年数相等的全程马拉松赛次,可是跑完四十二公里后的感受,与最初那一次相比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以一种站在远处的局外人认知来观察自身,“每次跑马拉松,我大体都会经历相同的心路。跑到三十公里,总觉得‘这次没准会出好成绩呢’。过了三十五公里,体内的燃料便消耗殆尽,开始对各种事物大为光火。到了最后,则生出‘揣着空空如也的汽油箱继续行驶的汽车’般的心情。然而跑完后不久,曾经的痛苦可悲的念头眨眼间忘得一干二净,还是下定决心:下次要跑得更好!任凭积累了多少经验,增添了多少岁,还是一再重复相同的旧事。”
他意识到这样模式无论如何不会改变,继而决心与这种模式和平共处。
在这里,有一种斩钉截铁的认识和改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