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随感:负片效果
我在想,过去我写东西,构思都是按照主人公遇到什么,做了什么,得到什么来写。
这是一种按照视觉逻辑来构建的故事。
加入我换一个角度,按照这个人的知觉角度,加上对欲望的判断,从他确实的角度来写,是否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
一个人去往一个地方,沿路经过河流,大山,丛林,最后终于到了这个地方,但他没有找到他想找的那个人,于是继续上路,遇到了很多人和事情,最终完成了心愿。
这是我们常规用视觉化的方式来记录的生活,似乎用作拍摄成故事片也是按照这个逻辑。
但假如我换一个角度审视这件事,从他内心所映照的世界,而不是看物理世界存在。
比如:
还是一个人去往一个地方,他沿路没有任何熟悉的景色,以前熟悉的人和事物都不存在了,他想听那熟悉的声音再出现在他身边,可是每一个夜晚都是独自睡去。他在蓝天下行走,走过的都是没有同伴的路。他终于到了那座与他家乡没有任何相似度的地方,他走过一条条陌生的街道,人们脸上的表情虽然善良,但在他眼里从来不会停留哪怕一刹那。他在找人,急切的要找到那个不可失去的人。这个过程里,太阳与月亮升起又降下三次,可他还是没有找到那个人。他继续走上陌生的路,继续将远方带到眼前。环境越来越陌生,他唯一熟悉的是每次握刀的感觉,还有就是拔出刀刹那的快乐。那些因为粘上血腥味而变得不再陌生的路,成了他唯一熟悉的记忆。他已经习惯不去看过去,不去计算多少人的死亡所造成的分离与悲伤。他继续上路,孤独的去找寻他要找的那个人。
我不知道这样能否算打开一种思路。
如果是按照传统的写法,我们讲故事就是把世界中的不同元素加到故事里,组成一个尽量接近外在世界的虚构空间。
而如果我们用负片效果来看这个世界,其实就是描述一个缺少了感情的世界。
而主人公正是要去寻找这块缺少的感情,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所经历的过程,都是呈现负片效果。
不是告诉读者有什么,而是告诉他们缺少了什么。而这种缺少又因为外在的刺激,而呈现各种空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想象。
物理时空被打破,一切都以主人公内心的空虚来映照。
时间与空间的物理意义不再成为先觉条件,而主人公的内心才是判定一切的标准。
情感才是影响这个世界首要因素,而不是外界的物理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