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论做事
从人之初始,家长、老师会不断给我们脑袋瓜里灌输许多做人的大道理,典型的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类毒草,日后实在误人不浅,这是把形而下的直观实证摇身变成了形而上的方法论。人生在世上,关于器,个体凭直觉都会想到并做到,反过来一味过度强调,束缚了个体形而上去思考和解决更高层次问题的能力。
先看原话的出处,孔子《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定是这样:一天,子贡课堂上举手,站起来一本正经提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不耐烦看了一眼自贡说到:我日你个先人板板,那工匠要做好活,都知道先磨快斧刨,你瓜娃不懂?得是把浆糊吃多了,巴拉巴拉.......,训完话,孔子话风一转,语重心长的说到:老师我不是在这里给你们吹牛皮,这个问题十几年前我都想到了,而且找到了答案,就等你们这帮哈怂货给为师我出难题的这一天。今天才开窍,老师我就给你们说道说道,咱们都是读书人对不对,要利其器,就要走出国留学这一步,到了其他列国,人生地不熟不要怕,扛硬把师父的旗号打起,借着为师的威望,去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这样你才能提高自己的层次,我说的对不对?都明白么?净是些咥愣活的瓜娃。讲台下三尺远都能感觉到老师唾沫星子乱飞,课堂上一时鸦雀无声,一直站着没敢坐下的子贡,这时如沐春风又如醍醐灌顶,明白前边老师讲的没啥屁用,净耽搁时间为挣补课费,早给钱就直接说这一句不得了,麻批的,越想越生气,一呼啦把课桌上的卷子、试题拨到地上,肩挎LV,身披Armani头也不回的回家了,第二天就屁颠屁颠周游世界去了。
看明白其中的层次关系了吗?孔子显然是用日常生活中的实证引导子贡去追求更高层次也就是仁德的修养途径。反过来我们一直囿于利其器的思维模式,止步不前,缺少再去考虑基本问题后的深层次矛盾解决途径。打个比方说,你闲的郎当,追风附雅想整个摄影玩玩,开始你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美景美食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耍酷炫耀一下,那你先会想到得有个拍照的工具不是,手机、相机甚至一个摄像头都可行,这就是先解决工具有无的问题,手边有啥用啥,无需过多思考。假以时日,因为你的美照,朋友圈里啧啧称奇声不断,你的人气突然爆表,也很享受当下这众星捧月、众人仰视的感觉,瞬间觉得陈冠希当年不过尔尔。
然后等到某一天你看了王校长的微博,突然发现自己展示的生活是多么的渣,汗颜之余危机感顿生,不行,生活不就是他妈的打怪升级,人要不折腾与废柴何异!咱生活圈子提升不了不要紧,可以从提升图片效果入手啊,对啊,我他妈的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些呢,对,老祖宗也不是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吗?,手机太渣,咱换莱卡,相机中的战斗机,不信干不过王校长,上网一查凉凉、价格太美丽。喝口杯子昨天泡的酽茶压压惊,再冷静下来一想,男人么,谁还没有个人面前圪蹴下败兴的时候,这挫折算球啥,再看银行卡余额,确实不行!一跺脚,一咬牙,天无绝人之路,咱用花呗分期整个“无敌兔” ,这思路、这操作,太tmd的too easy!
从此人生就像开了挂,一路升级,把利其器做到极致,到头来发现还不是这么回事,枯木上都p出花来了,还是没打过王校长啊!苦恼彷徨之余,这才脑子里明白和千年前的子贡遇到一摸一样的终极问题了,但是翻以前老师留下答案只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字箴言能用上,心里顿悟学生渣还不是因为老师更渣,讲圣人言都没讲全活。
回过头思考,问题出在哪?怪老祖宗说的话不对还是老师话没说全活,好像都不对。继续抄答案,《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解说:“工以利器为助,人以贤友为助。”这把两个层次的关系点透了,做人做事,器为下,贤为上,也就是《颜渊》里曾子说君子“以友辅仁”,这下彻悟了吧。
故做人做事,利其器之事谁都会,不用多讲,要提防的反而是千万别掉到老师给你专门挖的坑里爬不出来,啥时候只要明白你和王校长的差距不是一部莱卡、更不是一部“无敌兔”,而是有没有好爸爸的“贤助”,解决了这个形而上的认知问题,下一步就好办了,按照圣人说的,多结交达官贤人,提升境界立竿见影有效果!
噫,我怎么感觉我说的全是屁话!

超人吶,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西安三环推车老师傅,今天一定要把开年干劲记下来! (1人喜欢)
- 看样学样,生活才能有乐趣!
- 过年,哪些确定与不确定的事...... (2人喜欢)
- 关中腊月赶集 (1人喜欢)
- 动手和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