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国以后才知道的事
查看话题 >海外职场 03 I 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我把五十年经验资深高管变成自己的“军师”
今年上半年,在荷兰的S决定辞职。
身在异国、远离从小熟悉的生长环境,让寻找下一份工作难上加难。
但这个从小自信勇敢、有主见的姑娘没有退缩。如果求职是一场战役,她就是身披铠甲、策马向前的将军。
战场上,策略、同盟和失败教训同样重要。这三样她刚好都有,S有信心打赢这场仗。


“是人生忘年交,也是作战的军师”
在求职的路上,寻求过来人的指导往往能少走很多弯路,但很多人都不敢迈出这一步。
S深知这一点。
不同于很多人随手加好友,她有自己的思考和目标。过来人的硬核经验和在公司的决策能力是她关注的重点,所以她在大量校友中找出比自己大五到十岁,甚至二十岁的资深职场人,再根据“行业对口”、“职位高”两个因素确定最终的范围。
在主动联系对方之前,她的功课还没有结束。仔细研读对方的领英档案后,她针对每个校友写出不同的站内信。

因为她的诚意和用心,很多校友给出了回复。
其中有一位年近70的校友先生,在当地银行业工作了四五十年,历经行业起伏兴衰,如今功成名退。
老先生热情地接受了她的电话邀请,第一次电话就打了一个多小时。

他看完S的领英简历,毫不留情地评价了句——“你这简历写得不够有特色呀。”
S心里一沉。
老先生接着说:“领英上的自我介绍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展现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不要太死板。可以加一些兴趣爱好,骑马啦登山啦,这样你跟别人‘破冰’时,才有的聊。”
他拉到自我介绍那栏,说:“你的工作经历丰富,但没有突出重点。HR找人时会对某一项技能的人才进行特别检索,所以为了提高曝光率和匹配度,你要写出技能特长,让HR搜到你。比如在投资银行业,MA(收并购)、IPO、中国市场等都是高频词,这样你在领英的曝光率就大多啦!”
后来他们又通了几次电话。从欧洲银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到不同职业方向的建议,再到当地求职的实操建议,校友先生有问必答。
校友先生像一位“军师”,为求职中的S出谋划策。

求职过程中,S会及时向老先生沟通面试情况,分享自己走到了哪个环节,遇到了什么问题。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进展和想法,校友先生也会根据情况提出实用的建议。
比如,面试机会的岗位描述,HR背后的意图是什么;从一个雇主的角度分析面试应该怎样准备、现场怎么表现;从行业平均薪资到税收优惠政策,事无巨细地教她谈offer、签合同等等。
当S因为没收到满意的offer而犹豫不决时,他劝说,“找工作不能太苛求完美,要先参与进去,保持‘在场感’很重要。有了平台,了解了市场,一切都不迟。”
这也成为了S之后经常告诫自己的话。
半年的时间,这对“忘年交”的好友一直通过领英和电话联系。已经进入公司适应了新环境,她约了老先生见面喝一杯。
老先生爽快地答应了,他想当面会会这个自信、直率的中国女生。

“并不是所有工作都叫做事业, 你到底为何而战”
在找到现在这份工作前,S和很多职场人一样,经历过工作的不顺和对职业发展的迷茫。
在上一份工作中,她面临着很大压力,工作内容不很喜欢,但很多现实的因素又让她不知道是否要辞职。
当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她想到有过类似经历的好友。为什么不去找个“过来人”聊聊呢?
好友是台湾人,是她读MBA时认识的同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国际公司台湾分公司做财务工作,后来转去做客户服务,都做得不开心。直到一位经理把她调岗到了物流部门,她发现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做物流并不容易,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即使货物凌晨两三点到港,也要起床安排,紧急的突发状况更是家常便饭。但她聊起这些时眼睛放光。
聊到激动处,好友竟然会热泪盈眶。这让S深受触动,她第一次见到有人聊起工作时竟然会开心到眼睛含泪。
硅谷著名投资人Naval Ravikant曾说,能为你创造财富的独到知识,就是你做起来像玩而对于别人则像是工作的事。
S想,闺蜜一定是找到了,那件事。
S回忆那时的场景:“如果一个人真正热爱她的事业,你是会被传染的。”
作战时,只有知道为何而战,才能前行得更加坚定。
S决定放弃现在的职位,去寻找一份有激情、有干劲儿的工作。

“败仗”是另一种胜利,学会说不才会找对方向”
在求职这场战役中,可贵的不是做常胜将军,而是在败仗中汲取力量,为更大的胜利做准备。
S就经历过这样一场重要的“败仗”。
在荷兰,她有一位认识七年的校友长辈,她申请学校时的推荐信就出自这位校友之手,在荷兰的担保也是这位校友帮忙做的。
当他在中国的新公司需要一位负责人时,有中欧经验、行业经验的S,成为了他的最佳人选。
但是有时候在生活上的坚固友情,并不代表着工作上能更好地沟通,相反,S在这份工作中感到了诸多不适应。
工作上两人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她渐渐发现目前岗位并不适合自己。
人际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让她非常痛苦,有时整晚失眠,有时半夜惊醒,到后来一个礼拜可能都会因为工作哭一两次。

长辈察觉了她状态不佳,温和地提出:“你想一想适不适合这个岗位,要不要做下去。”
S不想因为这份工作而消耗了多年的友情,更想调整方向,去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
长辈支持了她的决定,还向她建议:“其实你的分析能力非常强。我很少看到过有人把一份分析报告出得这么完善,这么有洞察。你还是很适合做银行业的。”
寻找新工作时,她不再是申请宽泛的金融业,而是将目光聚焦到银行。
“因为经历过了不适合的职位,我才坚定地知道,只有银行家才是我的职业梦想。”
更加明确了职业方向,让这场“败仗”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另一种胜利。
现在,她找到了让自己“热泪盈眶”的工作,成为所就职的荷兰金融公司里第一位女性金融衍生品交易员。
聊起自己的工作,声音中都是雀跃。

一路走来,她主动联系到的优质人脉给了她莫大的帮助,这其中不乏行业顶尖人士、公司决策层等资深人士。
曾有很多人向她取经,该如何结交人脉。
她分享了一些实战心得:
- 锻炼自己的胆子,Nothing to lose!如果对方加你为领英好友,相当于是你的收获,如果不加也无所谓,你再去尝试别的人。
- 建立起结交人脉的文化,真诚平等地去交流,自信地介绍自己。
- 领英好友的数量要到500人以上,这样别人会觉得你的人际关系网比较广,而且会形成人群效应。
- 结识人脉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维护和沟通,多用用领英的功能与对方保持互动。

点击阅读原文

-
幽雅蓝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10 08:42:54
-
枳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26 23:19:56
-
已注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1 04:27:17
-
襟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1 00:25:34
-
Kid B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0 22:08:53
-
asceti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0 21:37:32
-
王小猫可爱多 转发了这篇日记
之前有友邻一直询问如何在海外职场network,国庆前接受了领英职场转折点计划的采访,分享自己在海外network时的故事,经验,技巧,希望能对海外找工作的朋友有一丁点的借鉴意义。 谢谢大家不嫌弃。
2019-10-20 20:27:18
王小猫可爱多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平等开放”的荷兰,女性是否真的经济独立,生活自由? (36人喜欢)
- "抠门"的荷兰人一年能攒多少钱?!你达标了吗? (21人喜欢)
- 2024书单: 虚实之间 (11人喜欢)
- 要赚多少钱,才能在荷兰买一套房? (9人喜欢)
- 中荷对账:阿姆斯特丹VS北京,生活成本大比拼 (3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