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随感录三十八
这篇文章又涉及了比较敏感的话题,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且鲁迅先生作此文想表达的意思和我看这篇文章领悟到的意思也许不一样,但不妨碍我拿它来作“文章”。
其实介绍这篇文章挺有难度的,因为先生该文的文字已经将中国人的皮剥了开来,还拿了刀子在骨头上一顿刻划。我想就算我再读十年的书再写一千篇文章也无法比先生的文字更有力量,因为我还没有勇气去剥皮刻骨。所以与其我用笨拙的文字来介绍这篇文章,不如直接摘抄原文来得直接,来得深刻。
但全文摘抄会显得冗长,文章的某些部分于我而说也是无用的。可只摘抄一部分难免会有一些“断章取义”的嫌疑,所以我得提前说明;我建议有缘的看客们看完我的介绍后还是亲自阅读该文,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是消去了我“断章取义”的嫌疑。然后还要说明一点,原文部分我会用加粗显示,文字间穿插着一些自己的介绍,这一部分用正常字体显示。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便是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这是文章的第一段,上来提出了两个概念:“个人的自大”与“合群的爱国的自大”。接着,先生给出了两种概念的解释: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除精神病学上的夸大狂外,这种自大的人,大抵有几分的天才,——照Nordau等说,也可说就是几分狂气。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嫉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
“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至于对别国文明宣战,却尚在其次。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不得了;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致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们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至于所生结果,则复古,则尊王,扶清灭洋等等,已领教得多了。所以多有这种“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然后先生把“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分为五种情况:
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这是完全自负
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一句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
丁云:“外国也有叫花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
戊云:“中国便是野蛮的好。”又云:“你说中国思想昏乱,那正是我民族所造成的事业的结晶。从祖先昏乱起,直要昏乱到子孙;从过去昏乱去,直要昏乱到未来。……(我们是四万万人,)你能把我们灭绝么?”这比“丁”更进一层,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至于口气的强硬,却很有《水浒传》中牛二的态度。
五种之中,甲乙丙丁的话,虽然已很荒谬,但同戊比较,尚觉情有可原,因为他们还有一点好胜心存在。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或寻求人家一点破绽,聊给自己解嘲。这虽然极是可笑,但比那种掉了鼻子,还说是祖传老病,夸示于众的人,总要算略高一步了。
文章摘抄到这,还剩下约一半的篇幅,但剩下的这一半,我认为无需再摘抄进来了,因为如若说前半篇幅是在剥皮,后半段则是在刻骨,而已逝去的骸骨上的文字,无需再去解读,重要的是鲁迅先生为我们剥开皮后的景象是怎样的。
先生文中所说的“个人的自大”放在当时的语境上来进行解释,自然说的是先进的思想家与改革者。这一类的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们只会感到不满,所以他们希望社会改革以求进步。可是改革当然是要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和平庸者们的不理解,所以他们容易被攻击,被排挤。这一类人是无需多言的,不论是先生所处的当时还是现在,都是极少且重要的。真正需要去解剖分析的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而先生所指的对象,是当时的一些保守主义者,这个保守可能是政治上的,可能是文化上的。而我也说过,先生当时那一批的文化精英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过于激进的。所以,先生所指的“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对象放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可就像伤口愈合之后的新长的皮肤一样,也许皮是新的,但皮之下的骨头还是未变。
今天的爱国呼声,我想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时期之一。而我一直对这种基本上算是忽如其来的集体的爱国的呼声一直抱以质疑的态度。原因有二,恰如先生描述的:自大和党同伐异。自大体现在哪?就是排斥外国的文化与技术甚至是蔑视。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与科技成就,总是加以一句:“中国古代早就有了或者是现代中国早就发明出来了,这有什么好稀奇的。”而看到有人称赞外国的文化或者生活时,就以一种受到侮辱的姿态说称赞者是在“舔”或者是“跪着”。而党同伐异,则是不容许别人对爱国中不理智的行为产生质疑,不容许不爱国,就好像一个国民对于自己的国家只有爱与恨的两种情况,不会有更加复杂的情绪,而这其实是一种不尊重人格的表现。党同伐异还有一个更为糟糕的结果,就是它让这个呼声下的所有人看到任何事情都只以“爱国”和“民族”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不去理性的考虑实际情况与背景条件,只是以爱不爱国来评价一件事的正确与否。
在五六年前一直到现在我们常常嘲笑韩国是宇宙国,因为他们经常把别国的历史文化或者发明强行解释成自己的。而今天,我们一些“爱国者”也经常把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和科学发明强行解释成中国的,或者是中国有更好的,他们在嘲笑别人的同时,却干着被嘲笑者的行为的事。一些“爱国者”们不容许或者说不相信别国的文化高于我们,也不容许别国的科技高于我们,总是在不断遮遮掩掩或者用“古已有之”的方法来不断展现他们的自大,更有甚者,像先生描述的“戊”一样,得了掉鼻子的老病不但不害臊,反而引以为荣,这确是一种可笑的现象。
中国有句非常有名的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每个中国人从小便知的道理。放在人与人的交际上,每个中国人都能知道真正为朋友好的人,是不会一直说些好听的话,相反,会说一些不太好听的话以警醒他的朋友。而只有那些每天说着甜言蜜语的人,才是真正居心叵测的。可聪明的中国人却没能举一反三,没有将这种人际关系的绝学应用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上。那些天天说着爱国的人,是否真的是爱国?会不会是口蜜腹剑?而那些天天“唱反调”,怀疑这,质疑那,提出问题的人,又真的是不爱这个国家?而不是想让他的国家变得更好?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呼喊着爱国的人,其中不乏卑劣者,这些人中大肆鼓吹爱国的目的是否真的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为了从中获利抑或为了是享受集体带来的权力?也许这是诛心之言,但确实值得怀疑。
我记得就在一周前,发生了NBA火箭队总经理莫雷的言论事件,我的朋友圈里出现了一句:篮球可以不看,国不能不爱。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非常的忧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里的人,看待任何事情,不去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不去考虑社会与人文的因素,而只是贯以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否能走得更远?不加理性的情绪,不加思考的行为,最终会酿成苦果。须警惕,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