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法叶的秋天——橡子豆腐 20191020
这几天路过橡树下,总是能看见满地的橡子壳,间或有一些被啃了几口便丢掉的橡子,想是小松鼠们也是有自己的口味的,恰逢现在食物充足,便不委屈自己的味觉,不好吃的便丢掉,先将自己喜欢吃的收集起来储作过冬的口粮。
记得小时候去山上玩儿,半山腰有当地的山民卖的橡子窝窝头,小时候的我橡子和栗子分不太清楚,以为是像栗子糕一样的糕点,明明不饿却闹着要吃,满怀期待的一大口,除了淡淡的清香,却无半分甜味,下咽的时候还有些拉嗓子眼。再也不吃第二口。妈妈小时候吃玉米面吃的有些伤,也不愿吃这窝窝头,最后买的窝头都进了爸爸的肚子。当时我还在心里埋怨,他们肯定随便用玉米面做了窝窝头,非要冒充是栗子面,现在想来,当时确是冤枉了别人。
大学的时候看了一本小说,书中情节倒是记不分明,独独只记得书中有一段橡子豆腐的描写,将橡子砸开,泡个几天,磨成粉,再用清水浸泡,直到没有苦味,沉在下面的粉浆便是像淀粉一样的东西,烧了水,将粉浆倒进去,便凝固了,做成像凉粉一样的东西,称为橡子豆腐,最适宜用来做酸辣粉。当时看到书中的描写,脑子里便产生了这一过程,半夜里在寝室的床上馋的辗转反侧。后来倒也有机会吃到了橡子豆腐,但总觉的要自己做出来的才最是好吃。为着这个念想,在杭州的时候往学校周边的山上跑了好几次,一次橡子都没见到过。后来一个浙江其他城市的同学讲到家乡的山上满是橡子,让我十分心向往之。
现在在西拉法叶,每天都能见到许多橡树,橡子触手便能摘到,小松鼠们食物充沛,也不怕摘了几颗橡子便影响了小松鼠们的储粮大计,却没了当初想要做橡子豆腐的心情。有天捡到了一颗十分圆润的橡子,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把橡子打开,果实上还紧紧的包裹着一层膜,像栗子果实和壳之间的那层褐色的膜一样,一般的糖炒栗子,这层膜连着壳一剥就掉,但是每次吃栗子总有几颗刺儿头,极大的影响了吃栗子的心情。一想到要把橡子上面附着的这层膜一颗一颗的剥掉,就觉的十分头疼。这橡子最后要磨成粉还要泡个几天最后才能做成豆腐,大学的时候时间充裕,总想做些有趣的小吃,现在每天实验已经让人焦头烂额,确是提不起精神和心情来做这耗时耗力的事情了。以后想吃橡子豆腐,还是买别人已经做好的橡子粉,自己煮水来调,也算是勉强达到了自己做橡子豆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