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告诉你:如何在重大任务中有效地避免错误?
沙牛提示
阅读本文需要3分钟,来看看中国机长告诉你的清单秘诀。 如果你喜欢本文,就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01
最近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真是燃爆了,完全是航空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翻盘”史诗!
这部电影,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而在真实事件之后,专业人士曾对这起事故做过数十次的模拟复盘,复盘的结果是: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段,都无一幸免的机毁人亡。
执飞本次航班的机长刘传健和其机组人员,到底用了怎样的手段,才完了这次堪称史诗般的“翻盘”呢?
诚然,完成这样不可完成的任务,必须是过硬的基本功、冷静的心理素质、超强的临危意识等等重要因素的组合。
然后,作为一名清单控,我在电影中看到的,还有无处不在的“清单思维”。这种思维,可以说是贯穿了这次事故处理的始末。
在我之前关于清单的文章和课程中,我曾分享过:
在所有追求高安全性的行业中,清单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和工具。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忽略它的作用。
现在,我们就根据《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来看看航空这个行业,到底是如何运用清单的。
02
电影一开始,机长便在早餐时间,和执飞本次航班的机组人员坐在一起,一一核对本次飞行任务中的关键因素。

核对的因素,包含气象、机组人员的状态等等。而这些所有核对的因素,都列在一份简单的检查清单上。
机组人员在上了飞机之后,乘务长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

这本册子中,便包含了机组人员每次执行飞行任务之前,都必须要一一核对的各种检查清单。
乘务长会根据其中的每一份检查清单,为乘务员们分派检查任务,然后,乘务员们便开始各司其职,对照清单进行一一检查核对。

而比较重要的检查清单,则会由乘务员两两配合完成——她们会两个人组成一组,一名乘务员执行检查,另一名乘务员则逐一口头念出清单中的所有项目。

而在起飞的过程中,机长们仍然有各种清单,以应对在各种情况下所需要的复杂操作。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仪表盘真是犯晕啊~所以,即使是机长,也不可能完全记住和掌握在每一种情况下,所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
因此,他们所需要的,便是一本厚厚的指南清单,在遇到特定情况时,翻出对应的清单,然后对照清单中的步骤,一一检查执行。比如,在《中国机长》这部电影中,飞机出现事故时,机长便向乘务长下达了“执行颠簸清单”的命令。
03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很好奇:飞行员的清单,到底长什么样?
其实,早期的飞行清单,只是一张卡片,上面以清单形式记录了飞机在滑行、起飞和降落阶段飞行员必须注意的事项。
而现在的飞行清单,已经成了一本厚厚的手册,里面有许许多多不同类别的清单。每一张清单都非常简洁,一般只有几行字,用大号的、容易识别的字体印刷。每张清单都是针对特定情况制作的,所以这本厚厚的手册涵盖了飞行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翻开手册后你首先会看到“正常”清单,上面列出了飞行员日常操作所需完成的主要动作以及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飞行员在每个操作阶段,如启动发动机前、飞机被推出前、开始滑行前等,都必须按照清单逐一完成各项检查。
不过,正常清单总共也就只有大概3页长,接下来的都是“非正常”清单。设计人员列出了他们能想到的所有紧急情况,如驾驶舱冒烟、各种警示灯亮起、无线电失灵、副机长无法操作、发动机失灵等,并为应对每一种情况设计了正确的操作流程。手册涉及的很多紧急情况飞行员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但万一碰到的话,他们就能依靠清单来化解危机。
04

小小的清单,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以致于在所有高风险、高安全性要求的行业中,都无一例外地把清单渗透到事无巨细的所有环节中。
就像巴菲特背后的智囊、当今世界上最年迈的智者——查理芒格所说:
聪明的飞行员即使才华再过人,经验再丰富,也决不会不使用清单。 但一些心理学教授认为他们聪明到不需要清单,可他们其实没那么聪明。没有人那么聪明。
那么,你是否有使用清单的习惯,或者一套自己的、成熟的清单系统呢?
拓展阅读
-
fairy mous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03 22: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