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写作回忆录》‘22-23’ ,毛姆,20191022
‘22’书摘:
“我当时生活在一群年轻人中,他们似乎有比我优越的天赋。他们有着使我羡慕的才能去写作、画画和作曲。他们有一种我自问已经无法获得的艺术鉴赏力和批评的本能。”
“青春就是灵感。”
“才能只是天赋的一部分。”
“他稳定而完整地看待人生。但天才一个世纪只出现一两个。”
“我唯恐失去自己的孑然独立。我无法完全地屈服。因为这样,我从没感受过正常人的一些基本情感,所以,我的作品里不可能有最伟大的作家才能赋予的那种亲密性,那种宽广的人文关怀和动物般的安详。”
‘23’书摘:
“我不愿意有人把我想得比我本来的更好。让那些喜欢我的人认识我的真面目,其他人就离我远去吧。我的性格胜于智力,智力又胜于特殊的天分。”
“我拥有清晰而又逻辑的头脑,但它并不灵巧也并不强有力。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有更好的头脑。我过去常常因为我的头脑不能按我希望的方式运转而大为恼怒。我就像一个数学家,只能加加减减,虽然想去应付各种更复杂的演算公式,却知道自己绝对没有那种能力。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说服自己去尽量利用我所有的能力。”
“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基础,是艺术家的特权,幻想对艺术家而言,是进入现实的一种方式,而不像对其他人那样是对现实的逃避。”
“我那从来就不旺盛的想象力,被我的对于可能性的感知所阻碍。我创作的是画架上的画,不是壁画。”
我感觉,毛姆在这个篇章中依循的主题应该是“坦白”。
我们可以自我安慰的是:也许这本书不是为我而写,但却从未反思的是:这些字组成的世界不能依凭我的想象而呈现。青春有太多的魅力,浅薄、偏执、努力、勇敢...都是缺陷,又都是生命力。
我们之中,真的太少数的人,能敢于承认“我创作的是画架上的画,不是壁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