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这件小事
女友C呼朋唤友去哈尔滨看雪,群里响应热烈。去年冬天C跟另一位女友L去北京玩了一星期,当时没有碰到下学,很是遗憾。今年准备专门去东北看雪。
摸摸羞涩的钱包,只能说怕冷推辞了。L跟我不一样,她对于喜欢的东西是不手软的。旅行,演唱会,没钱不怕,先透支。在她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还可以毫不犹豫透支。神奇的是,她如何透支,最后都可以还得上卡数的。这才是真的猛人吧。花得出去,也赚得回来。
薪水微薄的情况下攒钱,旅行这样的奢侈品是要被牺牲的。有时候回过头再看,就算不去旅行,不看演唱会,攒下来的钱也是少得可怜。如果活在当下,是不是遗憾会少一点呢。
曾经分期付款买了一个外语课程。现在看是冲动的惩罚。那时对自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反正全部身家都没法一次付清,最后才用了分期付款。还清款的时候,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么一笔钱我这么就还清了。完全没有想象中的艰难。每个月还一点,一个月两个月这样过去了。
买了心仪的课程,还遗憾吗?遗憾。因为自己买完后,当学完了。难度逐渐升高,开始一天不看,两天不看,三天不看,到最后几个月都不看一次。直到课程到期,学的进度都没有三分之一。总结,我高估自己的兴趣了。钱花出去了,东西没学到。钱算是打水漂了,无声无息。
一位好友在手机无故失灵,反复尝试无效之后,狠心透支买了新款苹果。好友说值的时候,我是后悔不已。想想我买课程的那笔钱,在当时已经可以买到最新款的苹果了。每天会不看书,不写字,但绝对会看手机的。我花出去的钱,影子都没留一个。
关注的一位博主说他最初开始写作,透支买了最好的笔记本电脑,然后拼命写作赚钱,钱还清了还赚了第一桶金。第一次看到,称不上热血沸腾,但那一刻也是按捺不住的心动。尤其对比一下自己的电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心动过后,衰在胆小,还是不敢。这胆小的毛病改不掉,但我知道自己三分钟热度的毛病才是最可怕的。
透支在日常生活是很普遍的事。信用卡都不需要开,各种购物网站自带的功能。开通无成本,平时还有各种小优惠,牢牢吸引住消费者。如何消费是件很主观的事情,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消费观。成年人间的礼貌之一,就是不随意评价别人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