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爬山寻塔
在小城恩施无聊的漫步中路过一个巷口,窄窄的老旧街道吸引我走了进去。巷子大约两米宽,中间是一块块水泥板盖住的水沟,每块板之间留有二指宽的空隙,用来排水。入口处有本地蔬菜摊和水果摊,旁边停着三三两两摩的,几个司机散靠在车旁。两边是四到八层的楼房,一楼用来做门面出租,小饭馆,五金店,家电售后店,农药种子店,屋檐挨得很近。

走过门面房,大多都是住户,巷子视野稍开,不少房屋贴了招租广告。路越来越陡,望不到头。时不时有小岔路通往各家各户。

我犹豫着要不要继续往前走。
跟着前面的一个村民,发现一条岔路通往山坡,大着胆子跟上,几分钟后发现这条小土路原来连着一条登山石阶。顺着石阶走到头,想必便是五峰山。虽然下着雨,新铺的石阶还是很好走的。抵达五峰山垭口大约在下午三点半。山区这种垭口很热闹,两山山梁平缓交汇,通常不会很高,会有商铺供往来行人歇脚补给。五峰山村委会也设在这里。
垭口也是几条道路交汇的地方,我站在岔路口,不知该选哪一条。想着连珠塔在五峰山上,选定这个目标问了路,商铺老板娘给我指了路,说去连珠塔还有点远。看着这雨天,印象中的连珠塔已经很近,现在却一点影也没有,我再次犹豫要不要去。另外两条路通往哪里也是一头雾水,尝试了几步未知道路后,退回路口,决定按指引去寻连珠塔。
连珠塔位于五峰山最高的龙首峰之上。五峰山有五个山顶,远看像五颗绿珠串联一线。最南端的山峰最高,叫龙首山,北与四珠相连,南侧是一面陡崖,陡崖之下是清江。道光年间,连珠塔开始矗立在五峰山顶,俯瞰清江,与对岸的恩施城相望。
顺着盘山公路爬升,两旁民居密集,果园颇多,橘子、石榴落在地上无人拾。爬到山脊高处,依然看不见连珠塔,绕过山脊突出部,上坡路突然变成了下坡路,又一次令人怀疑这是否是通向目的地的正确道路。可是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大的岔路,而且通往连珠塔的公交线路似乎也在这条路上。走了这么久,实在不甘心放弃,下坡就下坡吧,随它带我去哪都认了。十来分钟后,终于从得见连珠塔的身影。

循着宝塔的方向,走到最后一个岔路口,一条宽水泥路,一条窄土路。我选了水泥路。拐上一个小弯坡,往东望去,竟然有个豁口,叫宝塔槽,里面民居紧凑。


此路走到头,绕到南面,终点是一个悬崖餐厅,悬崖底下是清江,背后便是树木掩映的宝塔。

悬崖实在太陡,我不确定还没开业的悬崖餐厅架在悬崖上的围栏是否可靠,不敢凭栏拍照,只快速瞄了一眼清江。江边在修桥,早已炸掉悬崖在江底埋伏的巨石。当地人说,清江在五峰山脚下急拐弯的同时河道变窄,加上巨石阻挡,每逢汛期,上游的几块坝子常常被淹。所以恩施旧城的选址在河边的坡上,而不是宽敞的坝子上。如今的恩施城已不受水患的限制,快速往坝子扩建。
宝塔只见其身不得其门。我选的那条水泥路是悬崖餐厅主人开辟的,并不与宝塔想通,设有一墙之隔。遇到在菜园干活的大婶,为我指明了道路。侧门入口混在民房、菜园、施工牌子里,难以辨认。

临近五点钟,终于赶在寺庙关门前得见宝塔真身。


秋雨之际,大概六点多天就要黑了。想在天黑前赶回城里,匆匆下山。走过的路好像变短了,不再像上山时那么迷茫。轻快中发现了一个新景点的指示牌——鄂西特委,就在我之前问路的那个岔路口。当时一心找去连珠塔的路,好几个指示牌,竟然一个都没看见。导航显示,从另一条路进入山峰另一侧即可到达鄂西特委旧址,差不多1.5公里远。时间有限,留待下次再寻。

继续下山,天色尚明,不着急赶路,补拍上山没拍到的照片。

路遇回山的村民。五峰山的村民普遍比较富裕,进出主要靠车,比较少村民走山路了。

下山步道走到底,路过一段老墙,可以直通官坡老街

对恩施来说,五峰山的山势无情又有情。它面向清江的一面是陡然上升的,没有为人们留下宽敞的定居空间,甚至在南侧留下巨石,引发水患。可它背向清江和城区的那面,山势平缓,养育了密集的人口,形成繁荣的村落。
如今,政府打通五峰山隧道,意欲将城区拓展到山的东面,楼盘已经修过去了,建筑工地的轰鸣掩盖了鸡鸣犬吠。面向城区的一面山上挂满了彩灯,晚上发出黄绿红蓝的光,赶走了宁静的漆黑。
为了突破自然的限制,人们总是在竭尽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