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手记之大反扑阶段
我跟拖延症的战斗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大反扑阶段。
对自己的认知也做了,对拖延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也分析了,只剩下瓮中捉鳖了。道理也都讲明白了,这时候对自己来一波强制性的措施,已经心甘情愿了。
大致总结一下前面几个阶段的主要收获如下:
(1) 制定详细的计划,不给自己纠结的机会;
(2) 一旦因为外力计划被打乱,立即重新调整计划,不给自己懊恼的机会,修一颗清净心;
(3) 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第二日工作需要的工具、资料等,避免因为各种障碍影响“高敏感度”的心。
(4) 根据任务的不同,例如是愿意做的,还是排斥做的,对任务进行定量或者定时。
(5) 结合我自己的特点,尽量不安排多重任务,例如贪多,出去办事,又想采购,又想顺便进行快走运动,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不可控,经常会影响心情。
(6) 不求多好,只求做完。
(7) 减少干扰,家务事化整为零,例如每天晚上例行收拾,避免影响第二日计划。
在经历了第一阶段《自我认知》、第二阶段《恢复体力》以后,我的战拖进入了最后的反扑阶段。其实在这个过度时期,状态并不好、拖延症的反反复复,手上排斥的工作始终进展不大,影响了心情。甚至一度出现了绝望的心情,想要放弃,就这样躺平,度过余生。这时候一个自己就像搁浅的鱼,躺在岸边,另一个自己浮在空中,静静地看着,却无能为力,只能等待时间带来改变,或者是一成不变。
很早安排的一次旅行到来了,心安理得的放弃了所有工作。站在异乡的辽阔海边,静静地感受自己,是有片刻的放松,大自然有治愈的能量。但是并不长久,间或的焦虑还是萦绕在心,我知道需要自己跟自己进一步和解,不放弃不代表执着,我需要获得但只努力不求成功,安住当下的精神,虽然此刻还没有。
典型的,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前两个阶段,让我明白了,自己真的不适合与别人合作,过分追求肯定与完美的性格,让合作的工作成为我承受不了的压力。相对于十几年前的不放弃,今天的我学会了认输,既然真的不喜欢,那以后就不要再接受这样的工作吧。
明天开始具体执行第三个阶段,给自己详细的计划表,简单粗暴的执行。自观内心,没有任何的不情愿。如果有,可能会是对具体工作的排斥,应该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制定详细的计划,打印出来,完成打钩,以形式主义获得成就感。

这个表看似机械,但是对于我这种复杂性拖延症来说,只配做个机械的机器人。
因为拖家带口,事情繁杂,年纪渐长,记性不好,有时候会忘记应该做的事。因为对时间不敏感,沙发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所以我不配自由发挥。
这个表,看似简单,却是前面半年时间经历了前几个阶段的经验教学大集成。
睡醒和睡觉的开关机,是前面践行的早睡和戒手机,也是体力保持的重要手段。
看似搞笑的“洗脸”环节,是保证后面环节不掉链子的手段。因为在家工作,经常早晨不洗脸,但是等到出门买菜或者运动的时候,总是要洗把脸,洗脸的时间会使得计划节节后退,影响心情。
同理,备饭环节,按照以往的经验教训,上午还算可以的意志力,总是在午饭后崩溃。因为考虑吃什么,会让我陷入纠结和沙发,解决办法就是提前考虑好吃什么,外食,去哪里要想好。在家吃,吃什么,是否有材料,提前准备,都想好。
这一切,只是为了不给自己纠结的机会。
当然,我并不期望就能把这个精确的计划完美实现,甚至做好了各种临时改变的思想准备。
但是,目标还是有的。
简单粗暴行动起来,不给自己犹豫的机会。
表上最后一列应该补充:制定第二日的工作计划。
例如,阅读,读那本书事先确定,把它放在起床后触手可及的地方,不给自己逃避的机会。
今天早晨是6:30自然醒的,明天就用早起倒逼早睡法开始新的阶段吧。
祝我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