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学习——昆虫屋[家长手记--2]
孩子的小组里分到她的任务是查找昆虫屋和昆虫生活习性资料,她需要在下次上课前完成,并且进行汇报。

[第一次作业]
周日晚上,她看我在电脑上工作,表示非常想操作电脑,我说,那你打算在电脑上干点啥呢?
她说,搜集昆虫的资料吧。
我一听,要上钩。
就耐心的教她怎么用mac笔记本,孩子对mac系统上手非常快,小手在触摸板上控制网页、图片都觉得非常新鲜。在输入拼音时,对拼音和键盘字母的对应关系不熟悉,有时候会抓狂,就需要老母亲出手,耐心的稳住,答疑、鼓励。
谁让咱们当初一年级拼音练习时间不够呢,但心中仍心存侥幸,感觉在这样的状态下练习拼音,比逼着孩子念作业上一页页的词语高效多了,她状态好,脑子是活跃的,效能高。

我跟她一起看网页,找到一个干货博客,里面有一张非常关键的昆虫环境喜好的图。 这时候,我出手了,启发孩子关注这个重要的信息,她表示非常认同。并且她摘录了这个网页上的信息。


于是把它保存在文件夹里,因为图片很长,放到ppt里,需要放大,孩子一度操作ppt的时候,也会着急,但只要我们自己情绪不失控,稳住~~ 稳住,我反复跟自己说“ steady ,steady~~~” 反复回味,我接触过的那些特别有耐心的人跟我相处时的状态,告诉自己不需要激动,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来一次吧,我稳住了,孩子就OK的。
一个人是否有耐心,真的跟原生家庭,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相处的状态,自己父母工作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你潜意识里,默认那样的状态就是正常的,你只要自动驾驶就是那种状态。多多体会跟有耐心的人相处是什么感觉。
我发现在电视剧《小欢喜》里刘静这个角色,只要她一开口,就有特别的魔力,让人安静下来,平静下来的魔力,难怪英子那么喜欢跟她聊天。
多跟有耐心的人相处,多多体会、回想那种感觉。会帮助我们变得平静、有耐心。我常常回想跟那个日本妈妈 AI一起做便当时,她的平静、微笑、从容,不管发生怎样的失败,或对方的显示出了不耐烦。我从小到大,身边这样的人不多,嗯。。。很少。
网页看了一堆,图片也收集在文件夹里了。
她开始做ppt,ppt的条理性非常重要,否则演讲者自己很容易忘记自己在讲什么?
我就小心翼翼地问些问题,
“这个ppt主要是跟大家讲述哪方面的信息?是关于昆虫的一切知识,还是什么呢?”
孩子说,“不,不是所有知识。就是要讲什么虫子喜欢住什么地方。还有别人做的昆虫屋可以是什么样子。”
用专业的话说ppt要做两部分
1.不同昆虫对环境的喜好
2.案例展示
我就提示了这一个问题。
剩下的有孩子选定一个ppt模版,然后自己完成。
[第一次课堂汇报]
周三,孩子带着ppt去了小肆家,当晚的课堂还来了一位昆虫专家,大家一致对女儿的汇报赞不绝口,尤其是专家的肯定令小家伙信心大增,回来之后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肆娘跟我说,孩子的第一次汇报真是如履薄冰,强撑着自信,声音不大、不小,一字一词的,小心翼翼的把她的紧张伪装在不紧不慢的声音下。多可爱的家伙啊~

肆娘还启发小朋友讨论为什么女儿的汇报获得一致认可,孩子们也都发现了汇报的秘诀:
1. 文字不要太多,图片要到位
2. 最好不要对着念,自然的讲述比较好。
孩子说自己的讲解得到了一致好评,她还特别强调,只是被小朋友们认可,她感觉一般,但是很厉害的人也觉得她做的好,她就觉得自己应该真的是很好。 我也非常开心、真诚的肯定了由于她周末的努力投入,她在课堂的表现得到了认可。
然后,再小心翼翼的引导她,自己开心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还是因为自己做到了之前做不到的事情,自己有了进步和成长,自己做事的投入,而这个自我评估不应该依赖外界评价。(反馈、复盘是另外一说)
毕竟正面的外界评价带来了孩子的自信,短期内是看起来很好。但应该引导孩子建立一种心智模式,对自己不要轻易判断、不要依赖外部评价。
[第二次作业]
每天我都会时不时的聊起昆虫屋的事,但好像她会刻意在周日之前回避这个话题。也许是她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套路来push她一下。
周日晚上,我又讨论起来昆虫屋的事情。
因为,他们的任务是要开始设计昆虫屋了。
我想要引发她的思维,设计昆虫屋,首先要关注到地点,就是摆在哪里,因为昆虫是否有蔽光性,如果吸引来飞虫,在人多的地方,是否有困扰? 而且场地受限的话,会影响屋子的大小和安装方法。
第一步,要思考位置。
她说,昆虫怕晒的,所以,就是放在小肆家她那个户外小厨房附近就可以。
我说,“如果你想让别人也很清楚这一点的话,只用语言说,好像不太够”
她说,可以画个图。
于是开始在黑板上画小肆家的场地,这时候出了问题,因为孩子用自己惯用的方向感去画这张图,恐怕别人看不懂。
于是,我花了20分钟讲一个知识点:方位。
东南西北,而通常一个设计师要画图表明地点时,她会先把指北针画出来,指向北方,大家的方向都一致了,才容易读懂彼此的图。 我还举出了一些例子,平日里很多人表述自己方位时,常用前后左右这些词语,经常找不到彼此。因为这些都是相对位置。

孩子有点用力的辨别了各种地方想对家的方向,有了这个神奇的知识点,她多了一个习惯,就是不管到了哪里,都想分辨方向,并且观察跟方向有关的一切问题。

我鼓励她把图大胆的画大,用蜡笔画在A2的纸上。 (后来孩子发现,画这么大有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展示的时候,全体同学都能看的清楚)
这一点,我代劳了,没让她自己再在表达图纸上盲目探索,是因为,觉得她还需要再建立一些自信,就稍微再多帮这一点,鼓励她画着么大的草图,也是来自于平时教大学生的汇报经验,图大、颜色鲜明一些,在汇报的时候非常夺人眼球,容易产生好效果。果然课堂当天,老师把她的图纸挂了起来。
第二步,是要画昆虫屋本身的图纸
孩子开始有点失去耐心,凌乱起来。这是考验我的时候,哈哈,幽默是对付耍赖的招式。
启发她思考,屋子的外形如何?我们看了那么多昆虫屋,他们都有什么形状?
屋子的材料是什么的?
屋子里如何划分呢?
哪些昆虫都分到哪些房间?
如何填充这些空间呢?
然后,她还要在电脑上操作一番,提出还是要继续再看看有什么好的昆虫屋。于是,又来了一轮案例收集。

[第二次课堂汇报]
孩子第二次汇报了她的ppt,这次从容很多,效果依然很好。
然后展示了她的草图,大家一致好评,称她是神队友。年级还小的她还没有自信去担任组长,但这门课,她是彻底爱上了。

当然,我也发现了问题,不仅仅是女儿的,也是大部分孩子的。
具体的步骤都可以做到,但是,每当连贯的思考一下,这个项目从开始,一步步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个人分配到的任务内容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还是缺乏这样的核心思维模式。
我和肆娘简单的讨论了一下这个现象,她认为这可能是需要训练的。
于是,接下来的国庆假期,除了要做这次课上分配的任务。还要引导孩子进行在这个项目上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
接下来就要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