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片段:

我们家搬到回龙观之后,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农学院就同我家作傍邻了,所以我就经常嬉戏于两学院校园之中。有时候去农学院钓钓鱼,有时候去华北电力大学骑着自行车转转,反正能出去就不着家,不让出去就偷偷溜出来。 之前在小湖旁边看人家钓鱼,一钓就一大桶,都乐得眯着眼。为了能体验钓鱼的乐趣,我也自己攒钱买了一对鱼钩,那时候小不会买,好不容易买了一对钩儿,还是没有倒刺的,鱼一上钩就滑了,溜了。这钱白花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围着小湖到处寻索别人用坏的扔掉的鱼钩。他们不用了,我可以二次利用啊,通常我能捡到那种没有倒刺的鱼钩,没什么鸟用。以前认为鱼竿没什么用,所以就拿着一根细鱼线,一头拴着一只钩一头拴着一根短短的小木棍(缠线用的)。就这样,看上去像是空手钓鱼,很有趣。 那时候在小湖边上住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爸和他妈都是农学院的清洁工,十几岁的年纪就早早辍学在家待着了。我认识他的第一天他就告诉我,他叫李宁。有一个姐姐在外面上大学,父母都是农学院的。两个男生都很腼腆地介绍了自己,然后成为了好朋友。我一有空就到农学院找他玩,他带我钓鱼。他们家有好几套渔具,七八套大小号的鱼钩,配备很齐全,每套鱼钩配一条鱼线,一根鱼漂,一块铅皮。鱼竿他们家也有,只不过真正属于他的只有一根,其他的都是他爸买了玩儿的。 农学院一共有两个荷花湖,一口池塘,里面都有鱼。学校南门的那口池塘里面散养了十几条金鱼,实验室西边一百多米的那口池塘里的鱼据说是自生的,实验室东南边的那口池塘里面的鱼也是散养的。学校三令五申,禁止校内外人员入池垂钓,可是这并不影响垂钓者们的心情啊,不理会,你说你的我钓我的。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夏天,我像以往一样去农学院实验室西边的荷花池钓鱼。那天池边除了我一个人都没有。机会来了,我就找平时他们垂钓的地方下钩,因为平时他们都要先打窝再垂钓。那时候我也不懂为什么要打窝,打窝有什么作用。 未完待续… 节选自《平凡的人生路》北平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