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关于二胎政策带来的“大宝问题”
47 关于二胎政策带来的“大宝问题”

最近突然莫名其妙哼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首儿歌“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似乎,大部分人有这样烦恼增加了的感觉吧?
那么为什么年岁变大,烦恼会增多呢?
或许是小小少年有人照顾?父母老师帮助处理了大部分的生活琐碎、挡住了各种人情冷暖,身边的同学朋友也大多心思单纯,生活的目标明确而简单。
但是我想,每个阶段的烦恼或许是不同的,比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小东没有经过我的同意玩了我的迪士尼公主铅笔筒或许就是一件很大的困扰;小南和我玩捉人游戏的时候摔倒了,然后坐在地上大哭,天呀,那我是不是很坏,我是不是伤害了她,我是不是要被叫家长了;或是丢了小组的一个小红花;值日迟到了十分钟;作业写到十点没写完,很困了但是不能睡觉等等等,似乎也都是天大的烦恼了。大人来写歌的时候,或者是回忆的时候,童年的记忆或许早已模糊,只留下欢乐阳光的日子吧。
但是孩子为什么会开始烦恼呢?我想,大概孩子是不太会因为未知的未来而担忧的,从我接触过的孩子来看,如果告诉他们一个陌生的事情,他们第一反应大多都是满心欢喜与期待好奇的。比如他们一开始不会害怕插销,不会害怕蝎子与蛇,或者你说,我们要去做这个做那个,他们往往都会瞪大眼睛,很兴奋。害怕、担忧、烦恼这类型的负面情绪,很像是免疫反应,第一次是不会起疹子的,而当他们真正触发了后果,不管后果是大人的训斥,还是自己受伤疼痛,他们就可以以此学习规则,产生喜恶,开始烦恼。
比较现实的一个例子就是不同孩子对于二胎政策的反应,我其实一直很想有机会能够做更深入的研究。很多人说,那些对二胎反应过激的孩子都是乖张敏感、被过分宠溺、嫉妒心旺盛。
但是,我想假如有个家庭,爸爸妈妈给予了孩子很多的爱,每次表弟表妹或是同学来自己家里住或者玩的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PRE-二胎期”或者“模拟二胎期”),都能够给予孩子不变的关注与照顾,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未来可能到来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必然也不会充满敌意。就算周围同学出现了不愉快的二胎体验,他们还是更可能会相信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心里充满了安全感,知道爸爸妈妈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爱自己,爱是可以加倍的,而不是只可被分走的。
相反,经常性的,如果家长对于每个到自己家里居住玩耍的孩子都过分热情,忽视掉自己孩子的正常诉求,一味表扬对方,让孩子像别人学习;甚至不经过孩子同意,把孩子的书籍、玩具、收藏的各种小东西甚至是基本的生活用品送给别人使用;出现矛盾就说,人家小西是客人,我们要让着他们。我知道,这样对于家长面子上更容易过得去,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就是自己的世界,这种面子工程让他们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他们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暗暗想,是不是我不够好让妈妈不爱我了,是不是小北要抢走我妈妈了。孩子可能不太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更多的会通过发脾气等方式想要赢得家长的关注,此时,若继续去批评孩子,比如说“你怎么能当着客人的面生气呢,你看人家多乖呀balabala”,那么,不要意外,等之后有一天父母突然说要有一个弟弟妹妹了,孩子一定会极其抵触。毕竟,在他们有限的经验与认知里,家中增加的孩子,一定会分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
这是习得性的烦恼。若是对于那些年龄很小的宝宝,还没有什么朋友来家里玩的经验,必然也是不会有“危机意识”,他们对于家里可能到来的小生命自然是欢欣鼓舞,充满期待的。生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了吧。所以,也很多人说要趁早生二胎,这样大宝就能更好地适应。其实到那个时候,就算父母无比偏心,大宝也是不能选择了吧,因为他们也会学习如何适应被忽视吧。
所以,我认为,很大一部分,那些别人口中的被过分溺爱的孩子,或许是相反的,是被经常性忽视感受的孩子,是小小内心缺少安全感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的小可怜。家长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请不要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脾气有多大,有多自私自利,请不要继续一味diss独生子女群体,也请看看自己口中端得平的一碗水,现在还剩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