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漫威到反漫威——论敌视漫威电影的意见们(下)
从漫威电影宇宙抛出的惊奇(下)
文=空语因明

3【从反艺术到反民主】
漫威电影可能无疑成为“大众艺术”领域的现象级产品。如果说电影作为“大众艺术”,潜在着反艺术和反民主之间的矛盾的话,那么这种矛盾大致而言也只是概念层面的。不过,对于反漫威的意见来说,批评漫威电影“反艺术”和“反民主”却是和很现实的利益-兴趣有关的。
显然,认为漫威电影不属于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领域,说漫威电影太低级,这种判断并不是“客观事实”;不过这并不代表漫威电影就多高级。这里不想证明或反驳这一点。我觉得,让漫威电影保持中庸的定位,是比较合适的。某种“艺术标准”很多时候都是边缘化的,甚至把怪异和展示疯狂当成了美学的标配。因此,并不需要迷信一些“追求艺术”的电影奖项。漫威电影是典型的美国式民主的产物,它的很多情节都在表现这一点。漫威电影之所以如此,完全是有意为之。毕竟,漫威电影宇宙本身的意识形态就是在宣扬“民主的人性”,在这方面它达到了惊人的统一性。
反讽的是,“反漫威”的态度似乎也在传达“民主的人性”。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价值具有相对性——这是民主社会的共识。电影价值的“好坏”同样如此,执意把电影的好坏给绝对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民主”的行为。某件电影产品被一部分喜好,被另一部分人所厌恶,都是正常现象。可以看到,面对“漫威电影不属于电影(cinema)”的批评意见,符合官方标准的回应是:这种意见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看电影可以有不同角度。然后再表达个人其它观点,就更好了。神盾局尼克局长扮演者给出的回应,应该属于典型的美式民主回应。

在自由民主的意见领域里,客观价值——可能除了自由民主之外——并不现实——甚至于自由民主都不是客观的。不过,“客观事实”应该还是有些的。比如,批评漫威电影的特效太低端,特效画面像卡通一样,应该就有点“反事实”了。这就像在说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特效太垃圾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太低级。此类批评意见就像开玩笑一样。就算如此,它在意见领域中被人看待的方式,仍然有点令人惊奇。
似乎还有批评意见认为,漫威电影不属于“科幻电影”。这个意见的惊奇,不在于它不明白“漫威电影”是什么,而在于它似乎不清楚“科幻电影”是什么。它对“科幻电影”的误解,不仅在于非常简单地看待“科学”一词,还在于它把“科学”限定在启蒙运动以后的“现代科学”的理解中。重点可能也不在于是否理解,而在于它漠视了“客观”认知。当然了,对于看过一些科幻(science fantasy)电影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意见应该就和开玩笑差不多了。
而且,是不是科幻,其实不重要。咒骂的一个技巧,就是用骂人者自己的狭隘理解来看待被骂的事情。划定类型的目的是为了简单理解,不是为了制造约束。
可以看到,“科幻电影”意图在陌生的设定中传达不那么陌生的人文主题,其中,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是相当模糊的。漫威电影的很多地方都在用现代科学术语去“包装”那些超自然的事物——当然,这不是说它们要成为“科学的”。比如,在《雷神2》里,仙境阿斯加德的医疗仪要用量子力学术语来描述;在《奇异博士》里,魔法被建议按照“程序”来迁移领会;无限宝石都要根据“宇宙大爆炸”的设定,而不用把上帝或造物主搬出来。

与漫威电影不同,DC同样致力于超级英雄主题,比较而言,漫威更加世俗化,DC就具有更多的神话色彩。比如,在美剧《明日传奇》里,用来改变现实的是“命运之矛”(或朗基努斯之枪?),其设定的根据是基督教传说。DC电影《地狱神探》和漫威电影《奇异博士》同样涉及“非时间性”的设定,前者依据的仍然明显是基督教的设定,而后者并不想直接呈现具有基督教色彩的奇观——题外话,《地狱神探》和《奇异博士》里关键的中间人角色,即天使加百列和古一法师,都是同一个演员扮演的。
这里的对比并不是要说DC的超级英雄故事就要被排除在“科幻”的领域之外(或非要说它们是科幻),而是要表明漫威的世俗特点。非要追问根据的话,漫威故事里的奇异博士和恶灵骑士之类的能力来源,仍然会牵扯到基督教文化。
漫威和DC都致力于现代英雄神话的建构。它们也常常被用来做对比。似乎公认的意见是,漫威的风格比较“明亮”,DC的风格比较“阴暗”。还有种意见认为,DC电影更加“艺术化”。我觉得这种“艺术化”与否的意见是相当奇怪的。不过,考虑到“大众艺术”的潜在矛盾,这样的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只能是有前提的理解。
到目前为止,漫威电影追求更多的“民主性”,更多地是在“民主社会”的框架里来讲故事的。钢铁侠和美国队长这两个核心角色都是非常正面的“公共人物”形象,他们并不需要面具——或者带个眼罩,带个眼镜啥的——来把自己伪装起来,他们所需要的面具是“公共人物的良心”。当然,作为“美式英雄”,他们要有独立性,不能成为体制的工具;他们的自觉就是把自己看成普通人,不能用“英雄”的身份来给自己增加权威,不能因为他们是“英雄”,就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并不服从体制,也不需要体制的权威;反过来,体制也不信任他们。靠的住的,是他们自己的良心。这样看起来有点理想化,当然也就显得“明亮”。

与漫威电影的英雄故事不同,DC电影的英雄故事具有更强烈的个人色彩。漫威电影《美国队长:内战》和《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就是个很好的对比。在《美国队长:内战》里,分歧的焦点是体制对超级英雄们的管控;而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里,分歧的焦点是蝙蝠侠和超人之间的理解或误解。
蝙蝠侠和超人都是超越了社会体制的超级力量,社会体制对他们几乎无可奈何,代表体制担忧的卢瑟,竟然是个反派人物。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里播放的电视访谈,在谈论着如何用公共思维(或体制思维)来理解超人。这样的情节其实对超人和蝙蝠侠并没有多大影响,更多地是给电影外面的观众看的,用来理解蝙蝠侠最终如何认可超人。就算如此,“我们的妈妈都叫玛莎”,还是显得“太艺术了”。

与《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一样,那些得到了过多赞誉的DC电影,大多表现出对民主体制的不信任,表现出的是个人和民主体制走向黑暗面的危险。比如《守望者》,《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还有最近的《小丑》,都具有“反民主”的色彩。无政府主义是这几个电影共有的要素,这就触及了美式民主体制的基础。无论是“正反不清的人物”,还是“反派人物”,似乎都把民主体制当成了“笑话”——只不过,有些在偷偷发笑,而“小丑”在放声大笑。
这样的对比大致来说,仅仅是表明漫威和DC在作为“民主艺术”的电影上的差异,并非是说它们在意识形态上是相反的。“自由的人情”和“民主的良心”是两者的超级英雄的共同特质。在主题上,漫威和DC的大方向是相同的,有时候是互补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美国队长:内战》和《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就可以被看作是互补的。

从现实角度看,漫威和DC的那些核心超级英雄,都太“自由民主”,太“理想化”了。它们竟然在以自私为天然道理的社会中塑造着“无私”的英雄!它们竟然期待英雄们不糊弄群众,不霸权,不用“权力——能力”为自己获利!而且,它们竟然期望这一切的保证是“良心”,而不是“制度”!这种意义上,你要是认为漫威和DC的超级英雄故事“太幼稚”,似乎有点道理。但换个角度来说,它们也有充足的理由那样“天真”——善恶对立本来就是天真的神话设想。与其说那是“天真无邪”,不如说那是“怀抱希望”。
实际上,现实中的理智很难相信英雄们的“善良意志”。你竟然期望现实中的“英雄”会像漫威或DC中的超级英雄那样理想化?实际上,“英雄们”更可能会追求更大的自身利益,更可能会糊弄群众,更可能会霸权。这大致来说就是《黑袍纠察队》要表现的。如果说流行的超级英雄电影展示了模范“公共人物”的理想形象,那么《黑袍纠察队》展示的就是相当现实的样子。这里面的“超级英雄”大多是假英雄,他们是表面上的英雄,背地里的集权分子。这有时候倒和现实中的“正文客”很相似。
然而,如果英雄们不是那么理想化,那么他们就可能成为反派了。漫威里的钢铁侠换个环境和心理,那么就是DC里的卢瑟。或许正是如此,有些观众更愿意看到更加矛盾的“英雄”,或者诚实的反派。这样的角色,漫威倒也不是没有,比如夜魔侠和卢克·凯奇之类的。
说来说去,无论电影拍成什么样子,“民主艺术”的矛盾总会潜在着。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漫威电影已经做出了它的选择,成了它想成为的样子。你可以理解这种选择,也可以不理解,在电影的“自由”市场里,意见总是那样相对的。
4【从反民主到反漫威】
围绕漫威电影是什么的问题,在意见领域中出现了“市场假相”。之前的大致分析表明,无论从“场所”和“人情”,还是从“民众艺术”和“文化主题”的标准来看,都难以把漫威电影排除出去。
漫威电影的核心文化主题是“民主的人性”,而那些反漫威的意见所反映的也是“民主的人性”。那种民主的人性,让大家有权利出于自身利益去发表意见。有句没有道理的话经常被拿来诠释这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美式民主的前提是用利益来压制“人对人是狼”的状态。你要是违背了我的利益,我都能否认你是人,更何况拒绝承认一个电影是电影?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怎么了?
因此,这里根本不是用什么词语来表述“电影”的问题,也不是电影是什么样的“民众艺术”的问题。那些有争议的话,并不是根本重点,说到底,重点不是“电影艺术”,也不是“人情”,重点是资本,是利益。这一点,已经被那些反漫威的电影从业者明确地说出来了——漫威电影的流行让趋利的商人冷漠了他们,让他们很难找到投资者,于是他们厌恶漫威电影。但是应该责怪的是那些跟风的商人才对,漫威电影又没有让别人跟风!这就好像,把东施效颦的错误归结到西施身上一样。
电影市场看到漫威电影宇宙和超级英雄题材很赚钱,于是众多“电影宇宙”就被开发出来了;于是众多动作片的场面拍的比超级英雄场面还厉害!
电影真的是什么高上的“艺术品”吗?或许可能有的是吧。但是在电影市场里,那就是商品,衡量标准就是钱,就是“票房”。“电影是金钱的艺术”。当然,钱只是一种价值,它并不会真的让一个东西更有文化。有很多电影制造者,就算有很多钱,也没有制造出好的电影来。他们缺的不是钱,缺的是“文化”。之前已经论述到,漫威电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金钱和文化之间的平衡。

很多电影都在反映着文化上的贫困。它们还不如漫威电影。太多俗不可耐的爱情片,喜剧片和动作片被制作了出来。但是远远不如漫威电影的电影并没有被点名批评,为什么呢?可能因为它们并没有被认为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或许也是因为它们“太正统”了。那些电影从业者对漫威电影进行咒骂,是因为他们感觉漫威电影影响了电影市场,影响到了电影投资。保守派不喜欢搅局者,当地人不喜欢外地人。
“自由民主”似乎听起来不错,但前提是你要能够忍受除了资本之外的“客观价值”的消失,甚至还要接受“客观事实”的消失。毕竟哲学家认为,价值和事实之间的界限并非那么严格。
“自由民主”与其反面的界限之间的模糊,也是包括漫威电影在内的很多超级英雄题材电影的主题。你本以为“神盾局”是在捍卫“自由民主”,转眼间,它却成了“九头蛇”,想要以“安全控制”的名义来犯罪。很可能,“神盾局”其实就是“九头蛇”,只是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上。

超级英雄电影目前仍然是典型的美式民主价值观的产物。美国人自然是这种故事的核心。他们可能以为他们自己在用“神盾局”捍卫“民主的人性”,而他们的敌人是“九头蛇”或“利维坦”或某个奇怪的恐龙。但对于利益不同者而言,“美式民主”可能才是“怪物”。
反漫威的态度不止在美国电影市场内部,也在它的外部。对于天朝上国的观众而言,漫威漫画故事中的“涉华”成分可能是危险的。比如,即将在电影《尚气》中出现的真正的“满大人”。它的形象来源具有典型的歧视天朝的内容。如果漫威电影真的把“满大人”塑造成“反动邪恶”的形象,并涉及到对天朝的贬低,那么抵制这个电影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尚气》之前,早已经有过类似的担忧。《钢铁侠3》上映之前就已经传闻它的反派是“满大人”和他的十戒帮。我记得,当时我知道了这个的时候,又想到它在天朝的大规模宣传,我感到很气愤,同时也感到很惋惜。气愤当然是因为其中有贬低天朝的形象,惋惜主要是因为这样的贬低太低级,太不把天朝当回事了。更加惋惜的是,天朝在文化上没有对等的应对手段。感觉这就像“天朝之死”一样令人伤感。
后来的结果是,电影《钢铁侠3》的反派实际上是邪恶的美国科学家——美国人贬低美国人,当然就很好接受了。
《奇异博士》也有类似担忧,有容易引起不好联想的设定。考虑到,漫威电影在《钢铁侠3》和《奇异博士》已经做了很好的改编,去掉了漫画中表现或隐藏的涉华偏见,那么将来的漫威电影,估计也不会危险地丑化天朝。现在,“满大人”的角色并没有被丢失,那么它的危险联想也就还是个问题。估计,它仍然会被处理成美国人民的内部矛盾。即使如此,《尚气》中的华人角色太丑,也让某些观众感到隐隐约约的歧视。

从另一方面来看,天朝也曾经不把欧美人当人看,他们只是“洋鬼子”——这里只要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之间的时期。天朝的伟大时期太久了,以至于认为西方来的“洋鬼子”在天朝威力面前会不堪一击。天朝曾经对欧美人的歧视,也是比较严重的。只不过,现在天朝已经开明了,不再像美利坚保守派那样狭隘了。当然,天朝内部也有疑似保守派的立场,在愤怒地“反漫威”——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呢,以往的天朝对欧美的歧视,并没有让天朝变得更伟大,相反,带来的却是文化上的失败。
还是那个简单的“人类学原理”:当对方和你利益对立非常强烈的时候,对方根本不是人。大家都免不了相互歧视。就连电影评价都能被“地方主义”所歪曲。还好,电影市场里仍然有共同利益:资本。漫威电影能让观众有走进电影院的兴趣,又不会在文化上出现明显歧视的情节,那么对于天朝电影市场而言,敌对漫威电影可能就没有多大必要了。如果漫威电影真的出现危险且明显的歧视,那么可能根本不会通过审查。
你看看天朝现在制作的那些科幻或动作电影吧!哪个真的能做到文化上的捍卫呢?抛开某些不许批评的天朝电影——批评它们就是立场不正确的表现。能被夸耀的也只有票房成绩了。文化上几乎没有诉求,由低俗和不靠谱的情节来拼凑。很多电影制作者只想着利用能够糊弄民众的题材来挣钱,并不想构筑文化。相反,《长城》和《龙牌之谜》之类的电影,确实看起来更有“天朝文化”。可是,撇开电影质量不说,它们的最大毛病就是无法增强“自豪感”。这些电影都无法抵抗“殖民主义”的叙事。所以说,歧视和反歧视并不是根本,最可恶的是无法在文化上捍卫自己。

从文化批评上看,漫威电影很难摆脱“殖民主义”色彩的质疑。要知道,米利坚合众国就是殖民主义和殖民的产物,它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叛国者”,它就是由对传统的背叛而建立起来的。讽刺的是,就这样一个“背叛传统”的国家,现在却主导了世界文化的霸权。相对来说,米国让启蒙运动的“自由民主”成了高尚的价值,“自由”这个词本身即代表了对“传统”的某种否定。同样讽刺的是,如果不这样,“自由”就可能成为虚伪的价值。
似乎,漫威电影在“殖民主义”叙事上已经试图进行改善了。《惊奇队长》和《X战警:黑凤凰》的对比可以作个例子,来表明这种意图。在这两个电影中,表面上的敌人看起来都不是人:斯克鲁人和徳巴里人都是“外来者”(好听点叫“移民”,难听点叫“入侵者”),前者看起来像绿蜥蜴,后者看起来像绿植。
《惊奇队长》做了很好的改编,“外来者”斯克鲁人不再那么可恶,而是被极权政体迫害的移民。而在《X战警:黑凤凰》中,那些会变形的外来者仍然只是个反派,是“禽兽”。此类故事当然不会摆脱殖民主义色彩,但是起码,外来者斯克鲁人可以被当成人来看了——以后斯克鲁人会不会变成反派,还不清楚,最好不要变反派。从故事设定上看,《惊奇队长》讲好了它的米国故事。


不仅漫威电影,而且那些“讲人情”的电影可能也摆脱不了“殖民主义”的色彩。在漫威电影里,这样的例子有《黑豹》,在漫威电影之外,类似的例子有《绿皮书》。它们的基本文化价值,并不在于对弱势文化或弱势人情的表现,而在于它们符合米国的核心价值观。
如果真要“反漫威”,反对某种文化主题的电影,那么咒骂它,或许有效,但是可能并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你要拿什么文化来与它对立?漫威电影在和观众分享它的社会想象,分享“人情”的益处。藐视它,漠视它,都是可以的。我对大部分漫威电影的评价都不高,但也觉得它们表达了某种有益的观念。
有哲学家说,“电影传递着一种独特的英雄主义,我们知道这里是英雄最后的避难所。我们的现实世界太缺乏英雄了,可电影还继续上演着英雄。没有善恶的战斗,没有伟大的道德形象,我们很难想象电影会什么样”。看起来,漫威电影在忠实地做着电影可能做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题外话:
如果读者从这里得到了有益的信息,那么就是很好的事情,点赞和探讨也挺好。
如果读者可以通过贬低本文而获得优越感或满足感,那么也是不错的。
反正,只要有获得就行。
或许你什么也没有获得,也成熟到了不需要非理智地获得满足感的地步,那么关掉走开就行了。
另外,这篇简单的评论,充其量只是个引言。对于漫威电影或超级英雄题材的人文思想,不是几千字能写清楚的。如果你觉得它们根本没有人文思想,那么也挺省事,不了解不理解就可以了。
最后回到开篇,对于“漫威电影不是电影”,钢铁侠扮演者的回应,应该是简洁而又贴切的。
比如有人听不来重金属音乐,就可能会说:重金属音乐根本不是音乐,只是噪音。
很多人都会用夸张的说法,来表达主观情绪。只是一般人没有话语权,也没人在乎。
又比如,西方殖民者可能说:非洲黑人不是人,只是大猩猩。
你怎么反驳它,都很难改变他们会那样想的行为。很多人往往不喜欢遵守“客观道理”。
如果你不是黑人,同时你也很厌恶那些人,对“客观道理”也不敏感,那么你或许也会说:
西方殖民者说的太对了!
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