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如何精准起型?
不得不说,起形是个大问题,关于起形,我刷了很多遍知乎,也没有看到有人真正的系统的来回答这个问题,足以说明,“起形”这个问题是个大坑,这不是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所以我猜,一般人不会来碰这趟浑水。
但我今天决定尝试来填一填这个坑,或许能借此机会,给所有想深入学习绘画的人,每人一把精致的绘画大门的“钥匙”。
长舒一口气~~~~~~~~~~~~~~~~~~~~~~~~~~~~~~~~~~~~~~~~~~~~~~~~~~~~~~~~~~~~
起形从来都不简单

我相信很多绘画爱好者是抱着要画好女神男神的目的来学画画的,当然也不乏一些有志青年抱着满腔热血,踏入漫画,CG,插画(水彩·彩铅等),油画,国画等行业,而我今天谈到的起形,跟有志踏入以上行业的你们,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
如“轻舟”旅“万重山”
很多人抱着一种放松的心态来学画画,却不知道,画画这个游戏,不像超级玛丽那样简单,因为画画第一关就很难过关!大家做小朋友的时候都画过画,但是很多人画着画着就放弃了,因为“起形”太难了。所以请做好犹如“轻舟旅万重山”的一个心理准备。
我们先来看看百度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先随便点开其中一张图片的链接

如果你真正对起形烦恼过,一定在百度上像我一样搜索过此类关键词,搜到的图片与文章大致如此,你一定和大多数初学者一样,有一个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好好的一个罐子,好好的一块布和水壶,在第一步起形(右图)的时候要这样画,画得这么丑呢?不能好好的用曲线起形吗??

以及这些buling buling 的发光线又是什么?就不能好好的起个形吗?非得要这样?
如果看到此处,你觉得你对此抱有相似的疑问,那么请跟着我继续往下慢慢看
抱着好奇心,我继续在百度上各种花式搜索关于起形的各类文章与图文解说

我顺手点开第一篇知乎上的关于起形训练

当我看到千篇一律的文章在仙人指路般的迷之回答的时候,我深深的陷入了苦恼,难道就没有一篇系统的解说吗???到底该如何起形嘛???!!!
好的!周sir要正式开始发功了。
我将从
1;二分之一起形法
2;几何形起形法
这两个点去给大家系统的介绍这两种绘画中基本的起形思路
来,一起看看如何靠这两个点吃透形的问题
起形第一招:二分之一起形法(也称网格起形)
重要系数:★ ★ ★ ★
什么是二分之一起形法?用一张图给大家解释一下,或许大家就能立马明白了。

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在上面随机标注了一些红色点点,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地理知识,可以轻易的判定这些点的具体位置呢?只要知道它们的经纬坐标,我们就能精准的找到任何一个点的精准位置,哪怕是一只蚂蚁,我们也能定出这只蚂蚁的精准坐标的,是不是?
联想一下我们画画中的起形,我们如果想和照片画得一模一样,是不是可以利用“经纬网”这一理论呢?或许可以试想我们的画纸就是一张铺满经纬网的世界地图
是不是有点明白我的意思了?其实在两百多年前就有画家开始使用这一技巧到画画中了。

仔细看这两张图,是不是发现了大师们形准背后的一些小秘密了?在打好“经纬线”的画纸上起形,是不是会更准确呢?那必须滴!
那如何操作呢?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剖析我在我公开课中示范的一个水壶的起形步骤,彻底让大家搞明白起形到底是怎么回事。

1:通过二分之一法分析照片

拿到照片先把它分解成网格,形同地理中的“经纬网”。通过这一步,我们比较清楚了水壶的一些重要部位的参考坐标,对整张画有个大致的了解。
2:相应的,在纸上画出“经纬网”

这一步不难,需要你判定网格的长宽比例就好。
3:判断水壶重要部位的“上下左右”

注意,这里只需要你画每个部位的上下左右就好,就像经纬网的作用一样,只用“定位”就好,不要想得太复杂,我们一步一步来。(请忽略这一步我在右边的黑色壶柄上定位错误,因为当时在课堂上没有这么仔细的去比较,重在听我的思路哈)
好的,恭喜你,看到这里,你已经看完了起形中百分之五十的内容了,是不是很惊讶。我们再梳理一遍:
★二分之一起形:通过网格做参考,定位被画物体的上下左右的 “位置”。
貌似很简单,是不是。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就可以画像一个物体了?当然不够,我们接着往下看。
起形第二招:几何形起形法
重要系数:★ ★ ★ ★ ★

大家作为初学者,你一定在网络上看到几乎很多绘画起形是有这样一个步骤的,并且,我相信你看到这样的一个起形(右上方),心里一定是拒绝的,为什么?
一个好好的白菜,怎么被画成像个两个猪腿了?
难道不能一开始就用曲线起形吗,真实物体不就是曲线的吗??
这难道不是写实画吗??
为什么????
作为科班画画出身的我,在我十来岁第一次看到这样子画,内心跟你一样,也是拒绝的。(严肃脸)先别急,我们很多事情不能一开始就排斥,先听我讲讲,学画画这十几年来,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很多枯燥无聊的理论,其实换一种思维模式去理解,你会豁然开朗,并且好玩。



为啥给大家看机器人?不是要讲几何形起形吗?

发现了这其中的一些奥秘了吗?


有没有发现,这一百多年来,如果你有像我一样去观察,在工业制造中,产品的形状发生了剧烈变化,由早期的几何体形状,到现在的流线形·自由形。
跟画画的步骤一模一样是不是?!
大家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种形状变化的原因吗?
核心原因:技术的革新。
有人也会说也有审美的原因在,但我认为,一百多年前的人们难道不想拥有一辆这样的高铁吗?不想拥有这么逼真的机器人吗?不是,他们肯定想要,但是因为技术达不到,所以只能先用几何体简单的堆积。
没错,这也是我想要说的重点。
大家作为初学者,可能在网络上看到过各种炫酷的牛人起形,画画。但是,为什么我在此要特意强调大家用几何形起形?因为大家技术还处于原始阶段,画画牛人们和你们的关系,就像高铁和百年前的火车的关系,就像现在的机器人和百年前的机器人的关系。
所以,大家要想真正学好画画,需要老老实实的从几何形概括开始。
不能好高骛远,一步一步来,等你今后成为画画牛人了,掌握“先进技术”了,你就相对自由了。
----------------------------------------------------------------------------------------------
重点来了:那如何把一个物体几何化?

我们知道,由于我们技术不到家,所以必须要学会用几何形来概括形体,而在绘画语言中,基本的几何形是什么呢?如上图所示:圆形,三角形,方形
就像早期的火车,和机器人。它们也是通过采用这几种基本几何形来表达“意向形体”的。
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这几个苹果如何用几何形概括呢?用什么几何形?

我们先用圆形试试,这样?有没有觉得,虽然能看懂我在用不圆形状表达不同的苹果,但是,总觉得,这更像一个鸡蛋,苹果的特征没有表达出来,少了那么点特征感。

如果用这样的几何形去概括呢?是不是就兼具了“概括”和“特征”了。那什么时候用圆形,什么时候用方形呢?

在“方”与“圆”这两种类型的几何概括中
圆形概括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概括,它通常用于去描述复杂形体的动态组合。用得较少。
方形概括是一种精确的概括,它通常用于描述单个形体的具体形状,严谨性较高。用得较多。
那在方形几何概括中,如何判定被画物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形呢?

核心参考点:找大转折
相对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描述任意复杂形!人像也不例外。来,给大家看一下周sir近期的一张复杂人像肌肉作品的起形。


大家可以仔细对比起形阶段和完成稿之间,我是如何去找那些“大转折点”的。
我们再来回到水壶。

在上一步二分之一起形法中,我们得出了各个部位的上下左右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找大的转折点,如图去概括水壶的大体形状。

最后,用曲线柔化方形边缘,起形完成~
我们再来梳理一遍关于起形的重要知识点:
二分之一起形法:用来定具体位置(上下左右)
几何形起形法:用直线概括物体的具体形状(找大转折点)
有人会经常说我,起形而已,有必要这么细致的去讲解吗?只要多画就好了呀,画个十年,你自然而然就懂了。无非就是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嘛。但我现在更想说的是,有太多普通人由于盲目的横中直撞,会坚持了100小时后,就放弃去坚持了。这是我现在讨厌1万小时定律的原因。很多老师把学生学不好归咎于不够努力,但是经验告诉我,一路学画画走来,我见了太多比我更努力,比我熬的通宵画画更多的同道中人,最后放弃了画画。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学好,只要花时间就可以学好。我想说,错了,大家真的错了。时间或许可以改变,但我不希望看到,明明可以靠几个月,一年可以解决的一个画面问题,非得拖到10年才能解决。
在这个圈子待久了,发现艺术圈的人总喜欢谈灵感,而不聊方法论,导致很多人误以为画画就是有灵感的人的专属。不是的,这恰恰是因为在美术教育行业,我们差西方太远了,我们的美术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筛选艺术人才系统,而不是培养艺术人才的系统。谁有天赋就选谁,而这恰巧把老师的意义降低了,老师只需要去筛选,哪些学生是“可造之材”,那就着重培养,而其他的“无用之才”,你们不要捣乱,不要打扰这些“天才”就好了。
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这么详细的开始在知乎上开始做最基础的画画知识的原因。而不是大谈特谈“灵感”,谈“艺术”。对于大众,这些或许还为时尚早。
本文转载自知乎教画画的周磊,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
微笑的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30 00:40:36